一、交通事故責任劃分依據是什么?
交通事故責任的劃分依據主要如下:
1、當事人有無違章行為;
2、違章行為與事故之間有無因果關系;
3、違章行為在事故中的作用有多大。
如果有違章行為,且行為與事故之間有因果關系,這時就應根據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在事故中的作用大小來估定事故責任。事故責任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二、交通事故責任劃分原則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劃分應掌握行為責任原則、因果關系原則、路權原則和安全原則。
1.行為責任原則
如果當事人對某一起交通事故負有責任,則必定因其由行為引起,沒有實施行為的當事人不負事故責任。
交通事故認定是確定當事人行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程度的技術認定,在認定交通事故責任時,應實事求是地表述當事人行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的程度,不須考慮法律責任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是過錯認定原則。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即指有因果關系的行為在事故中的所起的作用;過錯的嚴重程度。其中“過錯的嚴重程度”是以“當事人的行為”為前提的。在認定交通事故責任時,先看“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然后,確定該行為過錯的嚴重程度”。
2.直接原因原則
行為人的行為是實實在在地足以引起交通事故及損害后果發生的因素,它就構成事實上原因,即直接原因。交通事故認定作為技術認定,應載明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交通事故認定只是證據之一,在認定交通事故責任時,應從技術的角度出發,認定直接行為人的責任,而不須考慮應承擔相關法律責任人的事故責任。
3.路權原則
路權原則即各行其道原則.《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車輛、行人應當按照交通信號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現場指揮時,應當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揮通行;在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上,應當在確保安全、暢通的原則下通行”。各行其道原則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證,是交通參與者參與交通的基本原則。
現代化交通設施給所有的交通參與者規定了各自的通行路線,行人、不同類型的非機動車和機動車都有各自規定的通行路線。然而,在當前的交通環境中,極少有絕對的“專用道路”,“借道通行”必然存在。在強調交通參與者各行其道的同時,也要規范交通參與者使用非其法定優先使用道路的行為,即“借道通行”的行為。在科學的管理制度下,交通參與者在使用非其法定優先使用的道路時,必須遵守一定的原則,這樣才能確保安全。
4.安全原則
安全原則即合理避讓原則。交通事故的形態千變萬化,事故原因多種多樣,交通參與者在享受通行權利的同時,如遇他人侵犯己方的合法通行權,必須做到合理避讓,主動承擔維護安全的義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車不是肇事司機的可以財產保全嗎
2020-12-25怎樣申辦贍養協議公證
2020-11-26申請撤銷強制執行后多久解凍
2021-02-06預抵押登記有優先受償權嗎
2021-01-28學生在學校被霸凌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0員工涉嫌刑事責任怎么處理,單位是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7無營業執照單位能否認定勞動關系
2020-12-20國內運輸保險的保險范圍有哪些
2020-11-08被保險人違反及時報案的保險義務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1-27沒譜的保險:合同是廢紙一張
2021-01-21代簽商業三者險投保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09電子保單是如何工作的
2020-11-24輕傷后精神損失怎么理賠
2021-01-29什么是刑事代理
2020-11-14個人的出讓土地住房能分割嗎
2020-12-22房地產土地轉讓協議怎么寫
2021-03-172020年各地拆遷補償政策在哪里能查看
2020-12-22沒有聽證直接征地,我們該怎么辦
2020-12-20土地出讓年限到期的房屋拆遷評估的方法
2021-03-07南寧市征收集體土地及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