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役權的作用
1、提升土地價值和調整土地利用的功能
(一)提升土地價值的功能
地役權是以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宜之用的權利,其設立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滿足自己土地的慣常效用,而是在于利用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使用,借以提升自己土地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因此地役權的社會功能首先表現在提高需役地價值,促進土地的利用,間接推動社會財富的增長2。
同為調整土地利用的還有租賃權。租賃權雖然有著物權化的傾向和趨勢,但其本質仍然是債權,法律關系不若物權關系來的穩固,權利人借此獲得的保護及法律地位沒有物權為優。而且,在土地租賃法律關系中,承租人可以獨占性地在租賃合同范圍內使用土地,對于出租人而言,租賃土地的利益損害較大。而在地役權創設過程中,己方地產充分增值,鄰人也樂得以閑置不動產資源從補償金條款中收益。同時,地役權作為物權,享有的保護及法律地位都顯然優于土地租賃債權關系,受到法律的更優先更全面的保護。
(二)調整土地利用的功能
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土地所牽涉的利益個體也越來越多元化。不動產利益的調整光靠相鄰關系的調節遠遠不夠。而地役權法律制度以意思自治為特征,與相鄰關系通過法律的直接規定來調節不動產利用顯然不同,這種調節更加靈活且能實現人們對不動產最大限度的利用的愿望。作為一個源自于羅馬法的古老制度,地役權常常為社會需要而賦予新的時代特征,當今歐陸若干國家,地役權規范內容除通行、汲水、眺望,還可用來規范競爭的限制,有些學者稱之為地役權制度的第二春3。“地役權之內容變化多端,具有多樣性,應是土地權利人可大量運用,以增加其土地價值之一項權利”4。同時,地役權的本質為物權,與以合同自由為核心的其他債權性質的土地利用權不同,能給與權利人更優的保護及更高法律地位。
2、地役權對物權法定主義的僵化的補充
(一)物權法定主義及其僵化與補充
物權法定主義,其內容有二:第一,物權種類之不得創設:即不得創設法律所不認之新種類的物權。第二,物權內容之不得創設:即就法定物權不得創設與法定相異之內容5。
隨著人們對不動產利用程度的要求不斷提升,物權法定主義的僵化性便日益突出。物權法律制度保持固有的立法體例,物權法便難以跟上社會進步的步伐,有陷于僵化之嫌。為物權法定主義的主要缺陷,產生了很多針對的學說,如物權法定無視說、習慣法包含說等等,大體上意為若習慣法物權不妨礙物權體系的建立,不與物權的一般性質相沖突,不違背物權法定的立法旨趣,可以有限地突破物權法定的拘束,從寬解釋物權法定的涵義。
(二)地役權與物權法定主義
物權法定主義在背離經濟與效率的法律價值的同時,真正體現的是法律所追求穩定與秩序6。地役權法律制度作為對物權法定主義的僵化的補充,它的設定并無類型與內容的限制,體現的是自由和效率的法價值觀。法律往往會對地役權的種類予以適度的類型化,但并不會強制性要求。
首先,地役權以合同的方式產生,效力發生于供役地和需役地的所有人和利用人,又有物權的對世效力,權利人有權排除不特定第三人的不法侵害。其次,地役權主要體現出一種私的利益而與國家社會公利無涉。再次,地役權可以起到溝通物權法定與合同自由的作用,地役權的內容以不違反法律規定為限而自由設立。第四,地役權制度的存在并不會對物權公示制度造成威脅。最后,地役權并不會造成經濟交易紊亂,供役地所有權或使用權受讓人仍然承擔和享有其交易前手的義務和權利。
3、地役權的環境保護功能
環境問題是指因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違背自然規律,不恰當地開發利用環境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環境問題是因對物的不合理利用而起的,而對物的合理利用,又必然牽涉到具體的物權法律制度7。地役權對環境保護具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一,地役權制度有助于明確物權的界限,防止權利的濫用。
經濟學上外部性的原因是權利的界定不明確,承擔外部成本的受害者不能要求施加者給與補償,享受外部利益的受益者也不必付出報酬8。生產和消費行為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作為外部成本由一個群體或者整個社會共同體承擔,從而形成了所謂的環境問題。地役權制度的合理運用,則可以明確權利的歸屬和界限,從而真正實現外部成本內部化的目的,防范當事人權利的沖突和濫用。
第二,物權的優先效力使得地役權比債權更適合于環境保護的功能。
環境問題在民法理論上定型為侵權行為,對環境問題的治理,是民法侵權行為理論而建立起的環境侵權救濟制度。但其中的缺陷就是侵權行為的救濟具有事后性,救濟手段如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等,債權救濟的方式遠遠不能制止環境污染與破壞這一威脅人類社會共同體的問題。地役權的物權屬性恰恰滿足環境法預防保護的原則。具有物權的排他性,地役權權利人不需要坐等損害結果出現、環境問題的發生已無可避免。同時地役權作為物權法定主義的僵化的補充,允許權利人采取最經濟、最效率的方式,在相互協調的基礎上更好地實現各自的權利9。
第三,地役權制度可以不斷滿足人們日新月異的環境需求。
相鄰關系是對他物的使用屬于最基本的利用關系,難以負荷越來越高的生活要求;而傳統的民法中其他具體物權類型局限于產生年代和物權法定主義,無法滿足現代需要。而在所有人保留以所有權為核心的主體權利的前提下,把對財產的其他利用方式通過設定地役權的方法轉讓給地役權人,不僅可以幫助所有人實現效率的最大化,亦可以滿足地役權人的環境需求。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事故后第三方不肯賠償怎么辦
2021-01-17商品房被拆后如何賠償
2020-11-11勞動仲裁可以按合同履行地仲裁嗎
2020-12-17欠錢被仲裁了怎么辦
2021-03-07都不要孩子法院會強行判嗎
2021-02-19軍婚和普通婚姻有什么區別
2021-01-242020年什么情況下累犯能判緩刑
2021-03-06違法分包合同無效可以以仲裁嗎
2021-02-13拆出資金限于哪些
2021-02-02以格式條款簽訂得到合同叫什么
2020-12-13效力待定合同是否履行
2020-12-21新生軍訓遭校園暴力致死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1-04勞動確認無效判決能否恢復勞動關系
2021-02-03壽險投保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8哪些人適合購買意外保險
2020-11-22解除保險合同通知書怎么寫
2021-01-11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3-16保險公司應否對后續損失承擔責任
2021-02-24網絡保險的重要性
2020-11-13車禍后保險公司賠償問題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