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會興建一些公益項目,包括公園,幼兒園及醫院等。企業承建這些項目,要使用城鎮土地。建在郊區的,會征用到當地村民的土地,對于農民來說,補償款和自身利益掛鉤。那么,公益事業征地補償辦法是怎樣的?下面我們跟隨小編一起了解下相關知識。
一、公益事業征地補償辦法是怎樣的?
一般情況下,公益事業用地是可以劃撥供地的,參見《劃撥用地目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第9號)。對比后,如果屬于劃撥供地的,用地單位需支付的費用為:征地補償費及地上建遷補償費后。前述費用為征地拆遷成本,所以,國家是將土地征為國有后無償提供給用地單位使用,不收取任何增值收益。
上述征地拆遷補償標準,一般按照“同地同價”的原則進行補償,也可參考當地公布的區片綜合地價進行補償。
征用耕地的,按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5位補償(其中土地補償費9倍,安置補助費6倍),畝產值按文件確定的標準執行,具體的補償標準為:旱地每畝1.8萬元,水地每畝3萬元,菜地每畝4.5萬元。青苗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標準按《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國務院第305號令)的有關規定執行。
二、征地補償方案是怎么制定的?
征用土地方案經依法批準后,由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并將批準征地機關、批準文號、征用土地的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標準、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辦理征地補償的期限等,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經批準的征用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聽取被征用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準后,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對補償標準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準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征用土地方案的實施。征用土地的各項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
綜上所述,公益事業用地一般是劃撥的,政府不收取土地使用稅,根據公益事業征地補償辦法,征地土地興建公益事業項目,按照同地同價的原則執行。具體來說,菜地可以到每畝4萬,而水田的話在3萬左右。自征地方案公布之日起,村民可以提出異議,經過證,確定最終協議,雙方簽字。
征地補償費計算方式
征地補償協議書是怎樣寫的?
2020新農村征地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出院后死了算誰的責任
2020-11-12老人贈與房屋證明怎么寫
2021-02-20名下無房無車怎么強制執行
2021-01-27打架判刑了還要賠錢嗎
2020-12-19租房怎么防中介風險
2020-12-17福利房和集資房有什么不同
2021-03-08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一般調解程序
2020-11-17公司被收購能辭退孕婦嗎
2021-02-15摔倒身亡算是意外嗎
2021-03-18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是什么
2021-02-24人身保險一般期限長嗎
2020-12-01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處理
2021-03-11保險經營范圍和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有限制嗎
2020-12-14保險單車架號錯了理賠怎么進行
2021-02-21家庭保險公司不足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3-19保險代位追償權如何轉移
2020-11-27人身保險的保險人有代位求償權嗎
2020-12-05東莞測量標志拆遷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19沒有土地使用證拆遷補償款會發放嗎
2021-03-042020年國家棚戶區改造最新政策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