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團伙詐騙量刑是按總額嗎
按照詐騙的涉案金額計算案值,同時衡量涉案人具體的犯罪情節和造成后果的嚴重程度,酌定量刑標準。如果屬于團伙詐騙,按共同犯罪處理,主犯判的重、從犯判的輕。
《刑法》對詐騙罪的處罰規定: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詐騙罪客觀上表現
往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二者從實質上說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并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過去的事實,還是當下的事實與將來的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如果欺詐內容不是使他們作出財產處分的,則不是詐騙罪的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必須達到使一般人能夠產生錯誤認識的程度,對自己出賣的商品進行夸張,沒有超出社會容忍范圍的,不是欺詐行為。欺詐行為的手段、方法沒有限制,既可以是語言欺詐,也可以是動作欺詐(欺詐行為本身既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即有告知某種事實的義務,但不履行這種義務,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或者繼續陷入錯誤認識),行為人利用這種認識錯誤取得財產的,也是欺詐行為。根據刑法第300條規定,組織和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者利用迷信騙取財物的以詐騙罪論處。
其次,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對方產生錯誤認識是行為人的欺詐行為所致,即使對方在判斷上有一定的錯誤,也不妨礙欺詐行為的成立。在欺詐行為與對方處分財產之間,必須介入對方的錯誤認識。如果對方不是因欺詐行為產生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就不成立詐騙罪。欺詐行為的對方只要求是具有處分財產的權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財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行為人以提起民事訴訟為手段,提供虛假的陳述、提出虛偽的證據,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決,從而獲得財產的行為,稱為訴訟欺詐,但不成立詐騙罪(詳見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2年10月14日《關于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再次,成立詐騙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之后作出財產處分。財產處分包括處分行為與處分意思,作出這樣的要求是為了區分詐騙罪與盜竊罪。處分財產表現為直接交付財產,或者承諾行為人取得財產,或者承諾轉移財產性利益。行為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他人放棄財物,行為人拾取該財物的,也應以詐騙罪論處。但是,向自動售貨機中投入類似硬幣的金屬片,從而取得售貨機內的商品的行為,不構成詐騙罪,只能成立盜竊罪。
最后,欺詐行為使被害人處分財產后,行為人便獲得財產,從而使被害人的財產受到損害。根據刑法第266條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才構成犯罪。根據201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一屆監察委員會第49次會議通過最新司法解釋,詐騙罪的數額較大,以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為起點。詐騙未遂,情節嚴重的,也應當定罪并依法處罰。
根據以上內容的相關回答可以得出,對于詐騙案件中一般都是要按照涉案的總金額來進行處理這個案件的,所以說詐騙團伙的最終量刑標準肯定和涉案的總金額有關系的,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咨詢可以致電律霸網在線律師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置固定資產是否需繳納印花稅
2021-02-26用別人的域名算侵權嗎
2020-12-13擔保法保證期間的規定
2020-12-08執行中可以申請債務人破產嗎
2021-01-01哺乳期罪犯可以申請監外執行嗎
2021-03-13無性婚姻訴訟時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3民事合同欺詐會否判刑
2021-01-19注冊倉單定義和流程是什么
2020-11-07學生在宿舍丟東西,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5什么是合同的可變更
2020-12-02勞動安全衛生的定義,勞動安全風險有什么
2020-12-25勞務外包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2-05人壽保險怎么買,在購買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4三責險何時免賠
2021-03-07飛機延誤怎么賠償
2021-01-05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1-01-11什么是互聯網保險
2020-12-13免賠額與不計免賠是什么意思,不買不計免賠的情況
2021-02-09被保險代理人誤導欺騙如何維權
2021-02-08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