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在國有資產處置當中,運用拍賣方法是最公證、公平,國有資產價值得到最大體現的一種方式,在我區近幾年的具體實踐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有時成交價偏低,流標現象較多,串標、圍標現象較突出。為找到這一矛盾的問題所在,進一步規范拍賣活動,我辦會同區監察局歷時一個月走訪了相關部門、單位、拍賣公司,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了解。
一、導致拍賣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1、標的額偏小,參與者范圍太窄。根據規定我區只受理標的額在30萬以下的國有資產處置,從我區的實踐來看,絕大部分都只是5萬以下的小標的,外地競標者不愿參與,而本地競標者也多為從事廢品收購的相對固定人群。
2、對拍賣公司約束無力。目前拍賣公司均由各單位自行選定,而拍賣公司的年審、資格審定工作均在市直部門,我區對拍賣公司約束力不強,對于拍賣公司的不規范做法難以限制。
3、對拍賣中的圍標、竄標行為難于取證。雖然在調研過程中,普遍反映串標、圍標行為較突出,但取證困難,甚至無法取證,導致對這類現象難以處罰。
4、某些拍賣形式上不夠規范。其一,評估價未予保密。評估價是做為產權所有人與監管機關掌握的處置物的最低價參考,而且評估價帶受主觀影響較大,與物品的使用價值有時會有較大差距,所以應由市場來最后決定物品價格,故評估價不應公開。而在具體操作中,很多單位為省事、圖方便,多將評估過程全程交由拍賣公司處理,造成標的物評估價泄密。其二,公開喊價的方式不是最合適。由于我區待處理物品價值較低,參與的競買者不多,且多為固定的廢品收購商,公開喊價容易產生觀望、聽價停滯,甚至語言、眼色威脅等狀況。其三,報名環節難以控制,報名競買信息易泄漏,造成串標。
二、對拍賣形式的幾點認識
1、不能因拍賣中存在一些問題就否定拍賣的意義。不可否認,在目前的拍賣中的確存在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直接影響了拍賣的效果,但這些問題并不是拍賣本身的問題。應該說拍賣這種形式比起其它方式而言,更具公開性、公平性、合理性,而且可以肯定地說,在國有資產中處置中不采取公開拍賣的形式,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隱患會更多,在各地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
2、拍賣的方式應不斷創新完善。任何一種監督方式它都有局限性和適應性,不可能“己治百病”,不可能一勞永逸,因此,對拍賣的形式和程序也應根據新情況不斷地創新完善,只要不是法律禁止的,任何有效地創新都應鼓勵嘗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關系與承攬關系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29工傷賠償申請怎么寫
2020-12-20如何收養非婚生子女
2021-01-20哪些婚姻關系視為無效婚姻
2021-02-21人身損害賠償怎么計算
2020-11-22老公不離婚自殘怎么辦
2021-01-04合同法欺詐能解除合同嗎
2020-11-21土地確權后如果有爭議怎么辦
2020-11-15集體房產證的房子能過戶到兒子名下嗎
2021-02-04勞務工試用期不給工資是否違法
2021-01-30末位淘汰制度解雇員工是否可行
2021-02-02勞務派遣的員工致害由誰擔責
2020-12-10勞動仲裁輸了可以打幾年
2021-02-25保險合同保證金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6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內容是什么
2020-11-11如何提防人壽保險合同條款中的陷阱
2021-03-10為何簽訂了保險合同還常會引發許多保險糾紛?
2020-12-16車輛易主時保險賠償也變嗎
2020-11-18淺析道路交通事故中保險公司應承擔的責任
2021-02-26土地經營權是怎樣抵押的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