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精神病有沒有刑事責任
答案是有的。
間歇性精神病人,是指一個人的精神并非一直處于錯亂狀態而完全喪失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這種精神病人表現的特點是:精神時而正常,時而不正常,在精神正常的情況下,頭腦是清醒的,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在發病的時候,就喪失了辨認是非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即其精神病是處于間斷性發作的狀態。
基于間歇性精神病人的這一特點,刑法規定,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實施了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造成危害結果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因為這時他具有與正常人同樣的行為能力;而在其發病期間喪失辨認是非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時候實施了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造成危害結果的,不負刑事責任。
判斷一個人是否屬于間歇性精神病人,以及其在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時候是處于精神正常狀態還是處于精神病發病狀態,也必須根據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按照法定程序進行鑒定。
對間歇性精神病人如何量刑
刑法規定的精神病人,除了完全的精神病人和間歇性精神病人外,還有一種情況,即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也就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常說的“半呆半傻”,也有的是原先是比較嚴重的精神病,經過治療后正處于緩解期,基本上恢復了自制力,但仍有殘留的精神病癥狀,這種精神病人對于一些基本的社會現象是具有一定辨別是非能力的,也具有一定的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但他們又與正常人的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有差別,達不到正常人的程度,這在法律上通常被稱為“限制責任能力”或“部分責任能力”,也叫“不完全責任能力”,形象地說,是介于完全責任能力和完全喪失責任能力之間的一種精神狀態。
對這樣的人實施了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是否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以及如何承擔刑事責任,1997年修訂的刑法增加規定了這種情況,即對由于生理或病理狀態形成的有部分識別是非、善惡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人,實施了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法這樣規定,既考慮到這種精神病人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刑法構成犯罪的主觀要件,如果完全不負刑事責任,不利于維護社會治安,同時又考慮到不能要求他們和正常人一樣,因此在進行處罰時,依法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由于間歇性精神病人是好是壞,因此在其犯罪的時候,是否該追究刑事責任,就需要先作出精神狀態的認定。鑒定其在犯罪的當時精神狀態情況,這樣才能具體確定間歇性精神病人的刑事責任。如果對于這方面的知識還有什么疑問,歡迎大家到律霸網咨詢,我們將提供專業的律師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糾紛中律師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什么
2020-11-23新工藝是否可以申請專利權
2021-03-07車禍后受傷什么情況需賠償護理費
2021-01-092020無犯罪記錄證明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02婚姻自由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29離婚時的小孩撫養權怎么判
2020-12-26交通事故磕碰需要賠償嗎
2020-12-27租房如何挑選中介公司
2020-12-28房屋產權到期該如何
2020-12-21勞動合同怎么變更
2021-01-04用人單位私自修改合同期限該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哺乳期不同意調崗要如何處理
2021-03-04壽險怎樣購買,購買壽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30人壽保險合同內容和投保理賠
2020-11-25什么是貨物運輸險
2021-01-24第一個保險合同生效日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29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
2020-12-06保險主次責任理賠流程
2020-12-25主險和附加險保險合同是否成立
2020-11-30保險公司克扣員工工資怎么處理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