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貨幣發行過多,最后的結果是通貨膨脹。這沒有錯,這是經濟學教科書最基本的理論。比如,今年前5個月的銀行信貸增長遠遠超出2006年、2007年的信貸增長水平,流動性自然會涌入金融市場。但是,盡管那兩年的經濟很繁榮,流動性泛濫,資產價格快速上漲,但CPI增加則不快,直到2008年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國內CPI增加才達到幾年最高水平。為什么?第一,這與中國產能過剩嚴重有關,東西賣不出去,只有跌價;第二這與中國CPI統計不同的消費品權重不盡合理有關,CPI其實早就很高,卻不能在數據上得到反映;第三與經濟全球化造成整體經濟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有關。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各種商品都在全球各地尋求要素成本較低的地方生產。在各種要素中,除了礦產資源等原材料有成本約束,其價格可壟斷性定價之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其他要素的價格在經濟全球化中推低,從而使得許多消費品的價格不僅沒有上升反之下降。這就是早幾年全球經濟高增長低通脹的原因所在。
但是,經濟全球化又會使得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過剩(因為低通貨膨脹各央行會采取低利率政策)。當全球流動性泛濫時,大量的錢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進入各種資產,股市及樓市,從而先是推高資產的價格,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在中國,當資產的價格泡沫吹得很大,這種價格快速上漲最后才傳導到消費品的價格上。
其次,國際市場大宗商品的價格快速上漲會不會傳導到中國并引起國內CPI上升?對此,答案是否定的。一是因為最近國際市場的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不是世界各國經濟開始復蘇,對這些大宗商品的需求突然增加而導致的價格上升。因為當大宗商品期貨化、金融化之后,這些商品的屬性發生較大的變化。它們不僅具有一般商品的屬性也具有金融的屬性。所以它的價格變動往往反映了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經濟復蘇帶來的基本面改善引發的真實需求增長;二是美元貶值引發的避險需求。當全球經濟在短期內無法走出衰退時,對這些產品的真實需求是不可能快速增加的,因此,最近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更多的是其金融屬性的作用。如果說在真實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持續上漲,它不僅無法幫助整個經濟復蘇,反之會導致整個經濟衰退,或者說是經濟衰退二次探底。在這種情況下,大宗商品的價格水平是無法傳導到最終消費品上去,也就不可能讓通貨膨脹出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公開發行新股應當報送什么資料
2020-11-26股東虛假簽字能否行政訴訟
2021-02-13濟南執法車遭槍擊,公民怎樣反對暴力執法
2020-12-07監護人能抵押孩子的房產嗎
2020-11-18探望權如何中止
2020-11-20家庭暴力導致離婚案例
2020-12-25同居子女撫養協議樣本
2021-03-17江蘇海門離婚兒童撫養費標準
2021-01-15信用卡逾期的立案標準
2021-01-26如何解決集體土地租賃合同糾紛
2021-02-08違反試用期約定如何賠償
2021-03-17因丈夫婚外戀訴離婚,妻子能否請求損害賠償
2021-02-11定期人壽保險是怎么進行理賠的
2021-02-12離婚后保單應怎樣分割
2021-02-20失業保險基金情況是誰監督
2020-11-13買保險一個月后查出病來有無賠償
2021-01-30以房養老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1-01-06車禍死者身份不明也可保險理賠
2020-12-22在哪些情況下保險責任可以免除
2021-01-22房地產土地轉讓協議怎么寫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