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戶口農轉非能獲得林地補償嗎?
農轉非戶口肯定是得不到農村的征地補償款的,在農村的征地工作過程中,給每家每戶所支付的安置補償費,本來就是按照戶口本上登記的這些人數進行計算的,如果家里面有家庭成員的戶口已經轉到了城市,那就不是村集體成員了,自然沒有征地補償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
二、農村征地補償要堅持哪些原則?
1、保障失地農民生活水平不下降原則
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2、間接補償原則
雖然很多情況下,進行征地補償的是開發商,但是從法律來看,征收土地是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征收為國家所有,將集體土地轉變為國有土地,并不是開發商向農民買地。所以在征收土地過程中征地補償款是由國家對失地農民和集體進行補償,而不是開發商或者用地單位進行。
3、平等原則
在進行征地補償款分配中,要充分保障集體經濟組織每個成員或村民享有平等的待遇,正確地處理利益關系。之所以會出現剝奪少數成員或村民征地補償款分配的收益權,主要受經濟利益驅動的影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每次的收益和征地款分配總量是恒定的,為了更多的分配集體收益,惟有通過減少應分款人數來實現多數村民的最大利益化,因此,公正、公平地分配征地款是保障每個成員或村民享有土地收益權的前提。
4、保障失地農民長遠生計有保障
失地農民再就業比較困難,失地農民本身綜合素質較低,有一技之長或文化程度較高的農民仍是少數,大多數缺乏非農勞動技能、年齡偏大、思想觀念落后。農民在失去土地后,一部分從事著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低、工資待遇少的工作,其勞動所得很難養家糊口,生活處境艱難;另有大部分農民處于失地又失業的困境。如何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保障問題,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所以在面對征地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被征地農民的失地保險。
綜上所述,在山區有不少農村家庭會承包林地,如果被政府征用,對于土地補償款,政府會按照家庭農業人口數量分配,已經農轉非的家庭成員,就不再享有分配林地補償款的權利。正因為如此,現在很多農村居民并不會隨便就將戶口轉走。
拆遷征地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征地補償中果園補償標準不合理怎么辦?
公民與誰簽征地補償協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有哪些積極意義
2021-03-25黨紀處分申訴期限如何規定的
2021-01-13行政處罰如何影響刑事責任
2020-12-15中止探望權申請書怎么寫
2021-01-06申請人評殘情況公示期限
2021-01-12婚姻背叛的法律規定
2020-11-23婚姻關系中的共同收益包括什么
2020-12-26轉繼承份額該怎么計算
2021-02-16代位繼承人生活困難的話可以要求多分遺產嗎
2021-02-15老年人無兒無女財產的第一繼承人是誰
2020-12-08已登記的地役權轉移登記的情形
2021-01-15工資停發多久算是勞動關系終止
2020-12-27人壽保險拒賠原因都有什么
2020-11-26農村自住建房傷亡賠償案件分析及對策有哪些
2020-12-11飛機延誤險的具體規定是如何的
2020-12-31汽車投保的技巧
2021-02-14如何進行人身保險理賠辦理
2021-02-20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責任范圍是什么
2020-12-20什么是比例賠付
2021-03-10失業保險基金情況是誰監督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