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于大對數民事主體的權益的信息,無論是行政機關,還是司法機關,都需要按照既定的規定,進行信息公開,雖然大多數國家機關都會遵守既定的法律規定,進行信息公開,但是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來賓檢察院信息公開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律霸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下列相關信息。
來賓檢察院信息公開的目的:
一、基層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的現狀
我國自提出“檢務公開”的概念以來,檢務公開制度建設經歷了初步規劃、探索發展、全面公開三個發展階段。實踐證明,推行檢務公開是檢察機關滿足公眾知情權、接受群眾監督的有效途徑。案件信息公開制度的確立,是積極順應司法改革和信息化發展的需要,也是深化檢務公開、保障刑事訴訟參與人知情權、參與權的必然要求。
(一)案件信息公開的范圍及形式
為規范開展案件信息公開工作,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發了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網,對案件信息在互聯網的公開工作進行規范,并制定了《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工作規定(試行)》(以下簡稱《工作規定》),明確了案件信息公開和法律文書公開的范圍及內容。
案件信息公開的主要內容包括案件程序性信息公開、法律文書公開及重要案件信息公開,檢察機關案件管理辦公室作為案件信息公開的主要負責部門,主要有兩種公開形式:向不特定公眾公開,一是通過檢務公開大屏幕或者公開欄進行公開,在檢察機關辦公樓內顯示屏發布本院的生效法律文書,如不批準逮捕決定書、撤銷案件通知書等;二是通過互聯網站進行公開,按照高檢院的規定,人民檢察院的終結性法律文書、重要案件信息應當在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網上公布,檢察機關官方網站也應同步公開。
向特定受眾公開,一是對案件當事人公開。案件當事人、近親屬可以到案件管理部門查詢辦案流程及辦案期限。二是對辯護人及訴訟代理人公開。目前對律師的案件程序性信息公開主要采用的是案管大廳查詢、電話查詢及互聯網查詢相結合的方式,律師只需提交三證即可獲得所代理案件的受案時間、辦案期限等程序性信息。
(二)案件信息公開中的問題及原因
1、公開不及時、公開內容不全面
根據最高檢《工作規定》的要求,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信息及法律文書均應在互聯網公開,并對公開的期限作出了具體規定,但從實施結果上看,文書公開率并不高。部分案件承辦人在收到法院判決后,未在規定期限內點擊公開本院的終結性文書,一些發給案件管理部門進行公開復核的法律文書,未按要求進行技術處理,達不到《工作規則》中的公開標準。致使現在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網上公開的信息內容少,進度慢。案件信息公開具有片面性、滯后性。
2、制度不健全,公開標準難界定
根據《工作規則》中的規定,人民檢察院應當發布的重大案件信息包括:有較大社會影響的職務犯罪案件的立案偵查、決定逮捕、提起公訴等情況,有較大社會影響的刑事案件的批準逮捕、提起公訴等情況,已經辦結的典型案例。法律文書公開中,“重大、敏感案件報檢察長批準后,提交案件管理辦公室發布”,如何界定社會影響、是否受到社會關注,何為典型案例,重大敏感案件的具體范圍、認定標準,都需要各地根據具體情況作出相應規定。
3、法律文書公開多側重于形式
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的監督機關,要贏得社會公眾的信任,各項決定都必須依托法律并能以理服人。目前檢察機關公開的法律文書多為結果性的文書,多側重于處理結果的告知,涉及事實、法理的部分卻很少,這樣難免使文書公開有“走過場”之嫌,文書公開的意義大打折扣。
4、缺乏相應的輿情審查及輿情處理機制
法律文書及重大案件信息上網,滿足了更大范圍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同時少數信息可能會侵犯當事人的隱私。此外,某些法律文書中存在的瑕疵問題如存在用語不嚴謹、標點錯誤等可能會被網絡、媒體放大,從而會給辦案人員甚至檢察機關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建立相應的輿情應對機制是很有必要的。
二、完善案件信息公開制度的建議
(一)根據自身情況,結合高檢院的文件要求,制定相應的規范性文件
檢察機關應對案件信息公開操作流程、審批手續、公開與不公開的具體內容、對重大敏感案件的標準作出細化的規定,使每位干警對案件信息公開的每一項內容、公開程序、信息審批、具體操作都做到心中有數、有據可依。此外,還應對各責任部門的具體職責進行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只有各部門密切配合,才能使案件信息公開規范、順利的進行。
(二)充分發揮案件管理部門監督職能,完善績效評估機制
目前案件信息公開仍存在公開不及時、公開不全面的問題,案件管理部門要充分發揮其作為案件信息公開主管部門的管理和監督職能,明確案件管理部門和各業務部門的責任分工,定期對公開情況進行通報,并將案件信息公開工作納入工作績效考核范圍,督促辦案人員配合案件信息及法律文書的公開。
(三)逐步推進法律文書的釋法說理機制
刑事訴訟程序中的知情權通常是指“知悉刑事訴訟中與自己利益相關或者與自己有特定關系的人相關信息的權利”。檢察機關目前公開的文書均為結果告知性文書,當事人未必能夠理解法條及專業的法律術語,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知情權的行使,也無法做到有效監督,與檢察機關開展法律文書公開的初衷背離。
在法律文書公開方面,在公開結果告知性文書的同時,應考慮將有案件事實、證據、犯罪構成及法律依據等內容的文書,同時送達至案件當事人,充分闡明處理的理由和根據,使當事人心服口服,從源頭上減少涉檢上訪的發生。如檢察機關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時,對于《不捕理由說明書》也可以送達案件被害人,以公開促公正。
(四)建立風險管控及輿情處理機制
檢察機關開展案件信息公開工作,是增強檢察機關執法辦案透明度的舉措,但同時應意識到,相關信息的公開可能會有泄露國家或個人秘密的風險。因此,在公開前,要對公開的內容、方式、廣度、深度進行保密審查及風險評估。高檢院的《工作規定》已對不應該公開的案件種類及文書種類作出了詳細的規定,在實踐中,應當嚴格按照相應的審批流程進行審批,對于有可能激化當事人矛盾、影響社會穩定的,在公開前要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充分論證。同時應建立完備的輿情搜索和控制機制,對于重大輿情要主動回應,及時處理可能引發的矛盾。
主要是使公民的民事權益得到保障,為了規范信息公開工作的展開,國家立法機關也制定了相關的法律規范,約束了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的行為。自信息公開管理條例實行以來,我國社會環境呈現出良好態勢。
群眾如何申請政府信息公開?
政府信息公開的方式有哪些?
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書該怎么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拘留會影響孩子嗎
2021-01-21行政處罰多長時間有滯納金
2020-11-21怎么取保候審?取保候審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02交通局可以釣魚執法嗎
2020-11-07海商海事能否簡易程序
2021-03-16申請強制執行是否停止計算利息
2020-12-11一審可以是終審嗎
2020-12-04離崗多久才能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27遺囑公證步驟是怎樣的
2020-12-17如何理解共同承攬人的連帶責任
2020-12-14客戶不按照合同履行條款怎么辦
2020-11-30沒房產證法院怎么執行
2020-11-26辦理抵押登記可以只用房產證和身份證嗎
2020-12-29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辦理步驟是什么
2020-12-28勞動服務期的相關規定
2020-11-17身份證過期了簽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1-28從事勞務派遣是否需要資質
2020-11-13辭職后可否進行勞動糾紛仲裁
2021-02-13辭退福利算工資嗎
2021-01-12轉正后可以被辭退嗎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