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十五條第二款明文規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據此,有人質疑,難道故意犯罪沒有法律規定就可令人承擔刑事責任嗎?筆者認為,首先,本條規定確有立法技術上的缺憾,因為刑法典既然稱其為過失“犯罪”,又為何要等到“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這豈不等于是說有些“犯罪”可以不負刑事責任?因而,準確地說,刑法總則的這一規定宜于表達為:“過失危害行為,法律規定為犯罪的才負刑事責任。”其次,從刑法解釋論的角度看,我們認為,無論是對刑法第十五條第二款之原文,還是對筆者上述建議性表達,都宜采取以“主觀說為主的折衷”解釋論。即惟有采取“以主觀立法意圖為主、兼而考慮文字含義”的刑法解釋說,才不至于曲解本條本款的立法原意。
采用上述“主觀說為主的折衷”解釋論,就立法意圖和文字含義相結合的視角看,筆者認為,刑法第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主旨在于:強調分則中的罪狀規范,在未作專門規定或明文規定情況下,都是故意罪。意即:除非分則就某一“個罪”作出了專門的過失犯罪規定;或者當其同時可表現為故意罪過時,分則對其兼含“過失”形態作了“明文”規定。否則,當其某種過失行為導致與某種故意罪相類似的危害后果時,由于分則沒有明確規定其行為構成犯罪,不負刑事責任。
檢視現行刑法分則規定,我們感到,現行刑法分則或分則性條款,確實照應了刑法總則第十五條第二款的上述規定。這是因為,如上所述,現行刑法分則中,關于過失犯罪的規制情況分列為兩大類:第一,是專門性的過失犯罪,又稱獨立性過失犯罪,如交通肇事罪、各類重大責任事故罪等均屬專門過失罪;第二,是非專門(非獨立)性的過失犯罪,又稱選擇性過失犯罪,如故意重傷罪與過失致人重傷罪、故意投毒罪與過失投毒罪等。可見,就非專門性的過失犯罪而言,行為人故意或過失所導致的危害后果原本相同,只是因為在主觀不法要素上,刑法特別規定“過失”致該后果者也為罪,此類犯罪方才不僅表現為故意,而且表現為過失犯罪。
在非獨立性的過失犯罪立法模式中,刑法分則或分則性條款采取了下述三種立法模式:(1)通過同一法條的同一款分別規定同種行為下的故意罪與過失罪;(2)通過不同法條將同種犯罪行為設定成故意與過失罪態;(3)通過同一法條的不同款項將此同種犯罪行為設定成故意與過失。
這當中,首先,通過同一法條同一款分別規定同種犯罪行為下的故意罪與過失罪的情況,在我國現行刑法分則中極為少見。僅包括:其一,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條。根據該條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故意或者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分別構成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可見,過失罪在其中只是選擇性罪名;其二,刑法第四百三十二條規定,“違反保守國家秘密法規,故意或者過失泄露軍事秘密,情節嚴重的”分別構成故意泄露軍事秘密罪、過失泄露軍事秘密罪。其次,分則通過“不同”法條設定的選擇性過失犯罪相對較少。如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為故意殺人罪規定,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則屬“過失致人死亡罪”;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為故意傷害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條則為過失致人重傷罪。最后,分則通過同一法條的不同款項設定的選擇性過失犯罪相對最多。如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是放火罪、故意決水、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等;同條第二款則為上述同種行為的過失犯罪。再如刑法分則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一、二款分別規定了故意、過失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刑法分則第三百二十四條第一、三款分別規定了故意、過失損毀文物罪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訴訟起訴狀
2020-12-03行政訴訟中財產保全的適用情形
2021-02-26強奸罪需要什么證據才能定罪
2021-01-26組織、領導、積極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
2021-03-22離婚孩子探視權行使時間是多久
2020-12-18國有土地出讓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1刑事責任年齡和刑事責任能力是什么意思
2021-02-182015交通事故賠償標準
2020-12-11土地在抵押狀態可以過戶嗎
2020-11-25輕微傷可以自訴嗎
2021-02-03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3-05職業禁忌癥能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03村民與村企業能否形成勞動關系
2021-01-13自然災害損失可獲得哪些保險賠償
2021-02-08未及時變更保險合同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0哪些人可以做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0-11-18人身保險合同常見問題
2021-02-23什么是保險人?
2020-12-23船舶觸碰碼頭設施的侵權責任和損害數額確認的新思路
2021-01-30貨物掉落砸傷交強險拒賠合理嗎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