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問題,肯定說和否定說之間的爭論愈演愈烈。肯定說主張,以犯罪人的無能力賠償數額作為罪與非罪、重罪與輕罪的衡量標準是刑法謙抑原則的體現和出于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的考慮,對賠償損失的肇事人不以犯罪論處有利于社會和諧、生產發展,不存在不公平、不平等、不正義的問題,反而是對國家、社會以及受害人有益的做法。①否定說認為,以犯罪人的無能力賠償數額作為罪與非罪、重罪與輕罪的衡量標準是“拿錢買罪、用錢抵刑”的做法,極大傷害了人們追求平等、正義的樸素情感,與刑法公平、正義的精髓相悖。②筆者贊成否定說的觀點。
首先,以犯罪人的無能力賠償數額作為罪與非罪、重罪與輕罪的衡量標準是對刑法謙抑原則的違反。刑法謙抑原則是指,當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發生時,在民法、行政法可以調整的情況下,盡量不動用刑法;只有當民法、行政法不足以遏制惡的行為時,才適用刑法。在《解釋》第二條第二款第三項和第四條第三項規定的情形出現時,事故造成的財產損失被予以彌補后,雖然肇事人受到了一定的懲罰,但這對矯正行為人的行為來說是沒有實質意義的。刑罰的目的是預防犯罪,是預防危害社會的行為的發生,而這一目實現的決定性因素不只是盡量彌補行為造成的損失使社會利益恢復到犯罪前的狀態,更重要的是消除行為人的主觀惡性,使行為人不再犯罪。在交通事故發生且肇事人負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案件中,只要肇事人能夠賠償事故損失就不被定罪或者不被重罰的做法,為有錢人大開違法犯罪的方便之門,不僅不能遏制犯罪人的主觀惡性,而且會弱化人們的法制觀念,傷害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其次,以犯罪人的無能力賠償數額作為罪與非罪、重罪與輕罪的衡量標準是對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的違反。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是刑法典的基本原則,任何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人犯罪,都應當平等地受到法律的追究;《解釋》的相關規定,以肇事人的賠償能力為標準,對相同的肇事行為作出了罪與非罪、重罪與輕罪這樣截然不同的規定,從“立法”這一源頭上確定了適用刑法的不平等,造成了司法審判難以想象的尷尬。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各地區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均衡,人均占有的社會財富并不均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定罪的標準也以財富多少來設定,必然會嚴重挫傷人們的法律情感。因此,《解釋》第二條第一款第三項和第四條第三項的規定,嚴重阻礙了當前歷史條件下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必須予以廢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合并后會產生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0-11-24怎樣查老公有沒有出軌,如何找出軌證據
2021-03-25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行政處罰需要多長時間
2020-12-15黨員受到刑事處罰如何黨內處理
2020-12-04父親無撫養能索取贍養費嗎
2020-11-15房屋抵押后可以設置居住權嗎
2021-01-06工作中猝死公司應該負什么責任
2021-01-18小區公有用地的所有權歸誰
2021-02-14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辦法有哪些
2021-01-12停工留薪滿后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2實習期沒有簽合同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23車輛發生保險事故如何妥善處理
2021-03-04原告潘某 邵某訴被告某保險分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18購車投保遇免責條款保險公司未說明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1-20保險合同的當事人有哪些
2021-02-04因洪水車被泡能走保險嗎
2021-02-21荒山土地承包合同有什么內容
2021-01-30如何判斷二手房是不是拆遷
2020-11-08征地和房屋拆遷按國家正規標準賠償是多少
2020-12-29拆遷戶口在男方家能享受賠償嗎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