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辦法包括哪些內容?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公開的范圍第三章 公開的方式第四章 公開的程序第五章 監督和保障第六章 附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組織領導。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辦公廳(室)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本行政區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辦公廳(室)的統一指導、協調、監督下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實行垂直領導的部門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和所在 地人民政府統一指導、協調下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實行雙重領導的部門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領導下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并接受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
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應當指定機構具體負責本級人民政府、本部門政府信息公開的日常工作,并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與其他業務工作一并考核。
第三條行政機關擬發布的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機關的,應當經該行政機關確認;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由擬發布該信息的行政機關報請本級人民政府辦公廳(室)協調解決。
第四條 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應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則。
行政機關公開的政府信息應當真實、準確。對流傳的虛假或者不完整的政府信息,與該信息有關的行政機關應當及時通過新聞發布會、媒體等澄清。必要時,向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有關情況。
第五條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重大傳染病疫情、重大動物疫情、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統計信息等政府信息的公開,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
第二章 公開的范圍
第六條 行政機關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和條例規定,界定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具體范圍,編制、公布并及時更新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和指南。
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和指南的編排應當科學合理,便于查閱。
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和指南的編制工作加強指導和檢查。
第七條 行政機關在制作或者保存政府信息時,應當依法確定該信息是否公開和公開的類別。
對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有較多人提出申請,行政機關認為可以轉為主動公開的,可以決定轉為主動公開。但是涉及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應當依法征求權利人意見。
第八條 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應當依法向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公開下列信息:
(一)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證據、依據、理由;
(二)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決定;
(三)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救濟途徑;
(四)與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有關的其他信息。
第九條行政機關應當在制作、保存政府信息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等相關規定,對該政府信息是否涉及國家秘密或者公開后是否危及 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進行審查;對于不能自行確定的,應當報有關主管部門或者同級保密工作部門確定,有關主管部門或者同級保密工作部門 應當在收到行政機關的請示后10個工作日內確定。
經審查屬于國家秘密或者公開后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政府信息,不予公開;對主要內容需要公眾知曉或者參與,但是其中部分內容涉及國家秘密的政府信息,應當經法定程序解密或者刪除涉密內容后,予以公開。
第十條行政機關應當在制作或者保存政府信息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規定,對該政府信息是否涉及商業秘密進行審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等相關規定,對該政府信息是否涉及個人隱私進行審查。
經審查屬于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應當在擬公開前書面征求權利人的意見;權利人不同意公開的,不得公開。但是行政機關認為不公開可能對公共利益 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公開,并將決定公開的內容和理由書面通知權利人;法律法規規定對權利人造成的損失給予補償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予以補償。有證據證明 權利人已收到書面通知,權利人逾期不答復又不提供不答復的正當理由的,視為同意公開。
第三章 公開的方式
第十一條行政機關應當將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通過政府網站、政府公報、新聞發布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并在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等場所設置政府信息查閱場所。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以政府門戶網站和政府公報為本級人民政府統一的政府信息發布平臺。
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府門戶網站為主站、部門網站為子站的政府網站群體系建設,下級人民政府可以在上級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下設立子網站。
行政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必須在門戶網站、子網站公開;政府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必須在本級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公開。
各級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子網站應當及時更新網上信息,并提供信息檢索、下載打印等服務。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編輯政府公報。
本級人民政府及部門在法定權限內制定的規章、規范性文件、重大行政決策結果和其他應當主動公開的重要政府信息,必須在本級人民政府公報公開。
政府公報應當免費發放至有關機關、企業、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政務服務、社區服務場所等。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利用宣傳欄等形式公開政府信息。
第十四條 涉及面廣、需要公眾迅速知曉的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應當及時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公開。
行政機關應當為新聞媒體采訪提供方便。
第十五條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以及其他需要公眾知曉的重要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應當及時通過新聞發布會公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有關政府部門應當確定新聞發言人。
第十六條 各級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是同級人民政府信息公共查閱場所。
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向同級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提供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的紙質文本和電子文本。
第十七條行政機關應當在政務服務、社區服務場所設立資料查閱室或者資料索取點、電子信息屏等政府信息查閱場所或者設施,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在大型商場、賓館、車站、碼頭和居(村)民委員會辦公場所等公共場所放置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指南等政府信息資料。
第十八條 行政機關作出重大行政決策和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執法決定前,應當通過聽證會、座談會等方式公開有關信息。
政府擬定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其他重大行政決策方案草案應當在政府門戶網站公開征求公眾意見。
第十九條行政機關召開內容涉及公眾切身利益的行政會議,可以公開會議議題、時間、地點,可以從報名旁聽公眾中遴選代表或者邀請公眾代表旁聽。
第四章 公開的程序
第二十條行政機關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該信息的行政機關負責公開;行政機關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該信息的行政機關負 責公開;行政機關從其他行政機關獲取、保存的政府信息,由提供該信息的行政機關負責公開,但是行政機關對該信息進行了加工處理的,由加工處理的行政機關負 責公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因政府機構改革不再保留的部門的政府信息,由繼續履行其職能的部門負責公開。
第二十一條政府信息應當在其形成、變更或者保存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公開。因特殊情況在10個工作日內不能公開的,最遲不得超過20個工作日公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二條 行政機關應當在辦公場所或者政務服務場所設立受理申請窗口,統一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的申請。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采用數據電文形式提出申請。
第二十三條 行政機關應當公布申請書式樣,方便申請人在本機關網站下載和辦公場所免費獲取。
第二十四條 對獲取政府信息的申請,行政機關應當登記。
申請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告知申請人補正;申請人逾期不補正的,視為撤回申請。
行政機關不得拒絕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不得要求申請人向中介機構提出申請,不得歧視申請人。
第二十五條對受理的申請,行政機關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并在條例規定的期限內書面答復,能夠當場答復的應當當場答復,行政機關不得拖延或者拒絕答復:
(一)已經公開的,告知申請人獲取該信息的方式和途徑,或者向申請人提供;
(二)符合公開條件尚未公開的,向申請人提供,其中應當向社會公開的,還應當按照規定向社會公開;
(三)屬于不予公開范圍的,告知申請人不予公開的理由;
(四)不屬于本機關公開或者該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告知申請人不予公開的理由;對能夠確定該政府信息的公開機關的,告知申請人該公開機關的名稱、聯系方式;條例實施前的政府信息已經移交檔案館及檔案工作機構的,告知申請人該檔案館或者檔案工作機構的名稱、聯系方式。
對同一申請人向同一行政機關就同一內容反復提出公開申請的,行政機關可以不重復答復。
向政府申請獲取政府信息,如果該信息主要由政府部門具體制作的,政府可以委托政府部門答復。
第二十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證據證明行政機關公開或者保存的政府信息不準確的,可以要求該行政機關予以更正;該行政機關無權更正的,應當 轉送有權更正的行政機關處理。行政機關不更正與申請人自身有關的政府信息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理由,并在該信息后附注申請人認為準確的信息及理由、證 據。
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更正申請,行政機關應當當場處理。當場不能處理的,最遲不得超過10個工作日處理,并書面告知申請人。
第五章 監督和保障
第二十八條 省人民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建立政府信息公開統計制度。
第二十九條行政機關應當編制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于次年3月31日前通過本級人民政府門戶網站、部門網站、網頁等媒體向社會公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應當于次年3月lO日前報本級人民政府辦公廳(室)備案。
第三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可以向本級監察機關或者政府辦公廳(室)舉報,收到舉報的機關應當在 20日內調查處理并書面答復舉報人。對處理不服的,舉報人可以向上一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政府辦公廳(室)舉報,收到舉報的機關應當在20日內調查處 理并書面答復舉報人。
第三十一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有關不公開政府信息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三十二條 行政機關違反本辦法有關規定的,依照條例給予處罰。
第三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應當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四條 法律、法規授權組織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適用本辦法行政機關的規定。
第三十五條教育、醫療衛生、計劃生育、文化、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環境保護、公共交通、電信、郵政、金融、社會保障、農業服務等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按照本辦法,主動公開收費、價格和其他涉及公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心的信息。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向前款規定的單位申請獲取有關信息。
第三十六條 村(居)民委員會協助有關行政機關通過村務公開欄、會議、廣播等形式公開下列政府信息:
(一)涉農收費項目、標準及依據;
(二)最低生活保障金、合作醫療補助費、農民種糧補貼、救災救濟資金等費用發放情況;
(三)糧食最低收購保護價格;
(四)公共衛生政策;
(五)執行計劃生育情況;
(六)土地征收征用及補償費分配、使用情況;
(七)其他應當公開的政府信息。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其實各地方的政府部門都結合本地的信息公開工作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辦法,大家在監督行政單位的信息公開工作之前,自身也應該對管理辦法有一個詳細的了解的。因為在管理辦法當中就明確的規定了行政信息應該公開的范圍,所以有些大家想要了解的信息,可能因為涉及到相應的秘密是政府不能公開的。
拆遷信息公開的內容有哪些?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司法解釋
信息公開條例全文202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原則
2020-12-19強拆在法律上屬于什么樣的概念
2020-11-24車禍負主要責任能走工傷嗎
2021-02-17第三方支付有哪些弊端
2020-12-25嵌入式軟件能否申請著作權
2021-03-14外公屬于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28合同有自動續約嗎
2020-12-17猝死在不在意外險理賠范疇
2021-02-08意外事故保險公司是否可以不負責賠償
2020-11-10人身保險合同保險利益有怎樣的特征
2021-01-07失業保險基金是專款專用嗎
2021-01-10公司裁人是按照交的保險賠償嗎
2020-12-23解除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07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全文
2021-02-03農村危房改造屬于征地拆遷嗎
2020-11-22什么樣的大棚拆遷補償高
2021-01-07住宅用作經營是不是就是住改非了
2021-01-03有房子沒戶口的拆遷如何安置
2020-11-23房地用途不一致,征收補償標準應怎樣確定
2021-02-05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如何計算的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