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犯未遂形態
教唆犯的未遂問題,是關于共犯中教唆犯成立犯罪未遂的范圍以及可罰性與處罰程度的問題。而刑法學家對該問題的爭議頗多,甚至與未遂交所、陷害教唆相混淆。
(一)大陸法系關于教唆未遂問題的觀點
在大陸法系,特別是德日刑法中,教唆犯的未遂指的是教唆人的教唆行為已經實施,而被教唆人作為正反尚未著手實行犯罪。對于教唆未遂的教唆行為是否應當受到處罰,共犯從屬性說與共犯獨立性說的觀點截然不同。
1、共犯從屬性—否認教唆未遂
德國學者耶*克認為,共犯是以依賴于故意之正犯的存在而存在的,因為只有實施了正犯行為,是第26條和第27條規定的不法構成要見才得以實現。德國刑法第26條規定,教唆犯是指故意教唆他人實施故意的違法行為時,教唆者的教唆行為不具有可罰性。若要成立教唆犯,被教唆的行為必須實行終了或者至少要達到應受刑法處罰的未遂。日本學者**春夫教授認為:“所謂共犯從屬性說,指共犯為了成立犯罪要正犯者至少著手實行犯罪的原理。
2、共犯獨立說—肯定教唆未遂
根據共犯獨立性理論,教唆犯的成立與否與被教唆人是否實施了被教唆之罪的實行行為,教唆犯均成立。為了使這一理論合理化,大陸法系共犯獨立性理論講教唆行為作為一種實行行為,也就是說教唆行為被法律擬制為所教唆之罪的犯罪構成的實行行為,一旦教唆行為實施完畢,犯罪即成立,而不論不被教唆者是否實施犯罪行為。當被教唆人沒有犯被教唆之罪的情況下,教唆人成立未遂犯罪,即“教唆未遂”。
對于教唆未遂理論,大陸法系國家通說觀點即基于共犯從屬性說的立場認為,教唆犯從屬于正犯的成立具有可罰性,當被教唆者沒有犯被教唆之罪時,教唆者不具有犯罪性和可罰性,故不存在教唆未遂。
(二)英美法系關于教唆未遂問題的觀點
英美法系刑法理論認為,教唆犯罪的本質,是試圖引誘他人實施犯罪,教唆犯罪的成立只需要有人有意命令、鼓勵他人實施犯罪。英美兩國對教唆犯罪的規定和理論呈現不同的趨勢。
《美國模范刑法典》規定,以促進或助成實質犯罪之實行為目的,命令、鼓勵或者要求他人為某種構成犯罪或者是為試圖犯罪之特定行為,為該罪之教唆罪。教唆犯罪的成立包括教唆他人實施實質犯罪行為、教唆他人實施犯罪試圖行為,教唆他人實施幫兇行為。只要教唆人在滿足教唆主觀要件的情況下,將教唆轉達給被教唆人,教唆犯罪就完成哪怕是被教唆者拒絕或者假裝同意門教唆也已完成,即使被教唆者的犯罪思想并非來源于教唆人的教唆,只要教唆人的目的是鼓勵被教唆人實施犯罪,教唆人就構成教唆犯罪。對于某些特殊情況,例如,教唆沒有傳達給被教唆人,如信件遺失或者被教唆者不識字,或者教唆信件在到達被教唆者之前被截獲。
英國刑法對教唆犯的規定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被教唆者未實施所教唆之罪,一種是被教唆者實施所教唆之罪的。
(三)本文對教唆未遂的分析
筆者認為教唆未遂實質上指的是教唆犯的未遂形態,它涉及教唆犯理論和犯罪未遂形態理論兩個方面。我國刑法第23條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之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結合教唆犯的從屬性理論,筆者對教唆未遂問題進行分析。
1、教唆未遂的“著手實行”
根據犯罪未遂理論,成立犯罪未遂的前提條件是“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我國刑法理論通說認為實行犯罪就是實行刑法分鐘所規定的某種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著手”則是實行刑法分則具體犯罪構成客觀方面行為的開始。就教唆犯的未遂,首先要分析教唆犯的“著手”,教唆犯罪的犯罪行為包括教唆者的教唆行為和正犯的犯罪行為。共犯獨立說認識教唆者教唆行為的開始即是教唆犯的著手。共犯從屬性說認為正犯實行行為的開始才是教唆犯的著手。筆者認為教唆犯的教唆行為并不是所教唆之罪的客觀構成要件的行為,并不是實行行為,僅僅是促使客觀構成要見發生的外因行為。教唆犯的“著手實行”應當從屬于正犯的“著手實行”,即以正犯的著手實施教唆犯所教唆之罪的客觀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為其“著手”。
2、教唆未遂的“意志以外的原因”
我國目前通說觀點認識,意志以外的原因是違背犯罪人的犯罪意志,能夠抑制或者阻止犯罪行為達到幾歲狀態的各種主客觀因素。教唆犯與正犯的關系屬于共同犯罪范疇,兩者引導具有相同的犯罪故意或者犯罪意圖。筆者對教唆未遂的“意志以外的原因”的分析以正犯著手實行行為為臨界點進行解答,筆者認為,教唆未遂的“意志以外的原因”有以下情形:(1)正犯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構成未遂,在此情況下,教唆者與被教唆者都是犯罪未遂。(2)正犯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在犯罪過程中自動中止并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此時,教唆者成立犯罪未遂,被教唆者成立犯罪中止。
3、教唆未遂的“犯罪未得逞”
根據我國目前通說觀點認為,犯罪未得逞是指犯罪行為沒有完全具備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筆者認為,根據共犯從屬性的理論,教唆犯與正犯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或者犯罪意圖,教唆犯的從屬性決定著教唆犯的犯罪得逞也從屬于正犯的犯罪得逞,反之則從屬于正犯的未得逞。因此,正犯著手實行犯罪之后,因意志以外原因為達到犯罪構成的全部要件的,教唆犯即為“未得逞”。
綜上所述,結合我國刑法該規定和刑法理論,立足于共犯從屬性理論,筆者認為,教唆未遂,是指被教唆者已經著手實行被教唆之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其中意志以外的原因包括正犯的中止和正犯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如果對于這方面知識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向律霸網進行在線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解散注銷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8注冊資金可以是資產嗎
2020-12-28攝影照片被侵權如何提起賠償
2020-12-12交通肇事死亡事故禁駕多久
2020-12-08在國外結婚可以在中國領結婚證嗎
2021-01-27室內裝修造成房間空氣污染承攬人應否賠償
2021-03-08勞動合同賠償:員工只憑試用期合同能否申請雙倍工資補償
2021-03-17企業能辭退哪些員工
2020-12-21保險合同的分類
2020-11-16精神病人自殺,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2-04哪些情況下不能保險
2020-12-08財產保險合同中有哪些免責條款
2020-11-27保險公司能否因肇事逃逸免責
2021-01-06中國留學生出國留學應注意什么以及留學保險有哪些
2021-01-21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履行哪些責任
2021-01-30關于人壽保險法律條款的解析及對保險公司個別解析的糾正
2021-01-12什么是增加保額
2020-12-21出讓土地轉讓要經批準嗎
2020-12-25簽訂拆遷補償協議后還能進行法律維權嗎
2021-02-19自己的房屋只有一部分在拆遷范圍內,這樣合理嗎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