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次同種共同犯罪如何界定
刑法第25條規定:“兩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是共同犯罪”。從而以比較概括的方式表述了共同犯罪的概念。在刑法教科書上,學者們也從不同角度、根據不同的標準把共同犯罪的形式歸納為:必要共同犯罪和任意共同犯罪、事前通謀的共同犯罪和事前無通謀的共同犯罪、簡單共同犯罪和復雜共同犯罪、一般共同犯罪和犯罪集團。實際上除了上述的表現形式之外,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對共同犯罪的處理規則影響也很大,即數次共同犯罪和一次共同犯罪,在數次共同犯罪中又有數次同種共同犯罪和數次異種共同犯罪之分。
何為數次同種共同犯罪?學界無人論及。筆-者認為,所謂數次同種共同犯罪是指固定的數個犯罪人實施了兩次以上性質相同的共同犯罪。這是從犯罪的次數和性質上對共同犯罪區分出的一個重要類別。
其主要有如下特征:
1.在犯罪主體上,犯罪人為兩個以上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單位,且人員或單位恒定。當然,這并不排除個人或單位在實施犯罪過程中的角色會有一定程度交叉的情形;
2.在犯罪的次數上,數個犯罪人實施了兩次以上的共同犯罪,這是數次同種共同犯罪量的要求;
3.在實施犯罪的性質上,多次共同犯罪必須屬于同一性質,如同為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等,而不是故意殺人和故意傷害的交叉,這是數次同種共同犯罪質的要求;
4.在犯罪客體上,數次犯罪必須是侵犯同一犯罪客體。即多次共同犯罪侵害的直接客體是相同的,而不是同類客體相同,如多次共同犯罪都侵犯到他人的生命權等;
5.在犯罪主觀方面,必須是基于同一犯罪故意。即各個犯罪人在多次實施犯罪時都基于犯罪故意,并且故意的內容完全一致。
從上述界定可以看出,數次同種共同犯罪也是刑法中的一種復雜共同犯罪形式,但其處理規則繁重,操作規程復雜是一般共同犯罪所不能比擬的,在受刑法中的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制約下,如何正確區分犯罪人的類別,從而對各犯罪人尋求一種合理的處罰模式,以使在犯罪中處于不同地位和作用的犯罪人得到合理的、應當的懲罰,從而達到預防和懲治犯罪的刑罰目的,應該是刑法學領域研究的重大課題,也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二)數次同種共同犯罪的表現形式
在實踐中,犯罪的組織性差異、犯罪的穩固性、目標性的差異等眾多因素導致數次同種共同犯罪的直觀表現形式是豐富多彩的,筆-者將它們略作劃分,形成如下兩個基本分類:
一種是犯罪集團模式。犯罪集團是三人以上為實施犯罪而結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犯罪集團模式就是指犯罪分子以犯罪集團的形式多次實施同種共同犯罪,即犯罪集團成立以后以實施某種單一的犯罪為目標的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犯罪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明確,在實施犯罪時分工精細,地位固定,作用大小各不相同。這實際上是犯罪集團的一種常見情形,因為犯罪集團可以是為實施某種犯罪而成立,也可以是為實施某幾種犯罪而成立,其中以犯罪集團形式實施某一種犯罪的情形就屬于數次同種共同犯罪的犯罪集團模式。
另一種是一般共同犯罪模式。即犯罪分子雖實施了多次同種共同犯罪,但還沒有形成犯罪集團的情形。這也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數次同種共同犯罪模式。在這種模式之下,又有交叉模式和非交叉模式之區分。交叉模式是指每次實施犯罪時各共同犯罪人所處的角色和地位都有所變化的情況,即主犯、從犯、脅從犯和教唆犯之間的分工不是很固定,在具體犯罪時,他們之間的角色往往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各犯罪人在一起犯罪中可能起主要作用,在另一起犯罪中則有可能起次要作用等;非交叉模式是指在每次實施犯罪時,各犯罪人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都固定的情況。即主犯、從犯、脅從犯和教唆犯之間分工明確,各犯罪人能各司其職,在犯罪中的角色沒有任何變動,或雖有變動但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案例一]:2004年5月至7月期間,江蘇省鎮江市某工廠廠內職工甲、乙、丙、丁、戊五犯罪人看到單位效益不好,三個月都沒有發工資,即多次相互邀約盜竊廠里的鋼板出賣,所得贓款全部由五人分掉。比較特別的是,他們在實施犯罪時變化多端,雖然每次都是由兩人去廠里拿東西,兩人負責望風,一個人負責銷贓,但五人之間的角色每次都有所變化。至案發時,五犯罪人總共盜竊了四次,共盜得價值兩萬多元的鋼板。
[案例二]:河南省某縣級市公安局在2003年6月9日偵破一故意傷害犯罪團伙,甲、乙、丙、丁四犯罪人為了長期霸占某菜市場,四次對侵占其“地盤”的菜農實施毆打,每次都導致被害人有不同程度的損傷。經法醫鑒定,有輕傷也有重傷。另據公安機關查明,在每次實施犯罪時,四被告人都積極參加,但是每次實施犯罪時的地位和角色不同,有的砸東西,有的打人。同時,各犯罪人的角色在犯罪中都有變化。
一種觀點認為,對于案例一和案例二均應按照數罪并罰原則處理。即將案例一中的四次盜竊行為分四次處罰,每次首先區分出不同的犯罪人種類并以一罪定罪處罰,得出一個宣告刑,然后按照數罪并罰原則的要求得出一個合乎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要求的執行刑。對于案例二亦采用如上的做法。
一種觀點認為,對于案例一應對各犯罪人均以主犯認定,在處罰時將犯罪所得的數額累計作為對各被告人量刑時選擇法定刑的依據。對于案例二應以故意傷害罪追究四被告人的刑事責任,但在量刑時,應在重傷的量刑幅度內選擇較重的法定刑。
上述觀點究竟何者為是?可謂是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莫衷一是。仔細分析,這樣的爭議都圍繞著我國刑法中的一個空白,即數次同種共同犯罪該如何區分犯罪人種類和處罰?這一問題的提出,使得學者們很有必要去反思我國傳統的共同犯罪理論,并努力去尋求一種最佳的、合乎法治要求的處理規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的處理
2021-03-09收購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2021-01-20公司裁員時可以裁掉孕婦嗎,裁員的程序
2021-02-03融資涉及哪些法律問題有哪些
2021-01-05異地結婚需準備哪些材料
2021-03-20法院出的調解書無法執行怎么辦
2020-12-18交通事故誤工費證明怎么寫
2021-02-15勞動合同范本(2008用人單位版)
2020-11-24脫崗可以辭退嗎
2021-02-03勞務外包營改增如何繳納
2020-11-20訂立勞動合同時薪水約定不明確如何處理
2021-02-10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完家屬還要錢怎么辦
2021-01-23星期天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不理賠合法嗎
2021-01-22意外傷害保險承保范圍
2021-03-22保險合同的效力變更包括哪些
2020-12-19交通事故肇事者賠償后保險公司是否適用損害填補原則
2021-03-04陸上運輸貨物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7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3-05被保險車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8冒領社會保險是否會進入社保失信人名單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