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農民現有的能夠用作土地耕作的土地在法律上并不能稱之為個人所有,而是以農村為單位并且有所有村民共同管理和分配的土地類型,而這些土地如果由所有農民商議同意將其出租給他人使用并獲取利益,那么,是否可以將集體土地使用權租賃?
一、是否可以將集體土地使用權租賃?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 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4條第3款的規定,農民集體土地中的農用地的用途為“直接用于農業生產”,與“非農業建設”的表述存在對立性,故將該法條中的“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這一概念理解為“農民集體所有土地中的農用地”,或者說,將“農民集體農用地的使用權不得出租用于非農業建設”作為第63條的一種含義是與《土地管理法》對農用地用途的規定和第63條的行文邏輯相符的,因而這種理解是順理成章的。
但是,農民集體建設用地與農用地不同。根據《土地管理法》第4條第3款的規定以及第11條第2款的規定,農民集體建設用地本來的用途就是非農業建設,其與“非農業建設”的表述并不沖突。從事物的性質上來說,不存在建設用地能否用于非農業建設的問題;從邏輯上來說,也不存在禁止建設用地用于非農業建設的問題。
因此,如果說,第63條中的“農民集體所有土地”也包含建設用地,即該法條也含有“農民集體建設用地的使用權也不得出租用于非農業建設”之義,則顯然既與以上相關法條相背,也不符合邏輯。
農民集體建設用地只是農民集體土地中的一種,兩者并非同一概念。農民集體建設用地與農民集體農用地是有區別的,農民集體土地中的農用地的用途為“直接用于農業生產”;而農民集體建設用地的用途是“非農建設”。不能籠統地理解第63條禁止所有的農民集體土地出租行為,農民集體建設用地符合法定條件是可以對外出租的。
總的來說,雖然國家對農村土地的用途作了比較明確的限制,但是僅僅在土地最后的使用方式上規定了只能用做農業方面的用途,所以只要承租方將土地租下來是為了農業需要就符合法律的規定了。
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2020
2020年集體土地承包權將不得流轉
農村集體土地租賃合同如何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商局侵權認定錯誤如何賠償
2021-01-07公司名稱變更稅務流程需要多長時間
2020-12-30借款協議書有期限嗎
2021-02-27婚姻效力糾紛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的婚姻效力如何
2020-12-14交通事故處理的程序及交通事故處理的期限
2020-11-25房產合同抵押貸款需要房主親自到場嗎
2021-02-28買家不想和賣家解除合同補齊材料可以嗎
2021-01-18合同糾紛是否能提起侵權之訴
2021-02-03詐騙罪 偽造房產證
2020-12-14勞動合同變更的方式
2021-03-21綜合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04人身保險合同的特點
2021-01-09淺析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2020-12-16以房養老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1-01-06保險代理人管理規則有什么
2020-12-04海上貨運保險承保的范圍
2020-11-30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是什么意思
2021-01-20土地轉讓合同效力要如何認定
2021-02-19土地入股對農民增收的意義和風險是什么
2020-11-29按份分割后的房產如何進行拆遷分配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