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交通事故認定,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交通事故現場勘驗、檢查、調查情況和有關檢驗、鑒定結論,對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成因和當事人的責任作出的具體認定。
交警認定交通事故責任參照哪些原則
(一)行為責任原則
如果當事人對某一起交通事故負有責任,則必定因其由行為引起,沒有實施行為的當事人不負事故責任。
(二)因果關系原則
認定交通事故責任時,必須認定哪些行為在事故中起作用及作用的大小。關于那些行為在事故中起作用,與事故有直接因果關系的行為才起作用。
1、因果關系原則
2、直接原因原則
行為人的行為是實實在在地足以引起交通事故及損害后果發生的因素,它就構成事實上原因,即直接原因。
(三)路權原則
路權原則即各行其道原則.《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車輛、行人應當按照交通信號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現場指揮時,應當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揮通行;在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上,應當在確保安全、暢通的原則下通行”。在交通事故認定中如何體現各行其道的原則,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借道避讓原則
各行其道要求交通參與者必須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各行其道。為了合理利用交通資源,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情況下,交通參與者可以借用非其專用的道路通行。
2、行人在沒有交通信號控制的路段橫過道路與機動車發生事故的特殊原則
(四)安全原則
1、合理避讓原則。
第一、一方存在過錯,其行為影響了另一方的交通安全,這是運用合理避讓原則的基本條件,如果一方沒有過錯或即使有過錯但行為沒有影響另一方的交通安全,則不適用此原則。
第二、被妨礙安全一方應該發現危險的存在卻未發現。未盡到符合其交通參與者身份的一般注意義務為標準,在盡到了一般注意義務,能夠發現危險存在的,視為應當發現,反之視為不應當發現。
第三、被妨礙一方盡到了符合其身份的義務能夠采取有效的避讓措施但沒有采取或沒有采取正確的措施。如果被妨礙方盡到了符合其身份的一般義務要求,能夠采取正確措施而沒有采取的,則適用本原則,反之不適用。
第四、被妨礙方雖有條件采取措施避讓妨礙方,但其所采取的措施不妨礙第三方的交通安全,如果會對正常參與交通的第三方產生危險的,不適用本原則。
2、合理操作原則。
合理操作原則為:交通參與者在參與交通運行時,為了保證交通安全,應主動杜絕一些法律法規未禁止,但有可能存在危險隱患的行為。如果實施了上述行為且造成了交通事故,應負事故責任。
(五)結果責任原則。
行為人的行為雖未造成交通事故的發生,但加重了事故后果,應負事故責任,即結果責任原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需要全體股東同意嗎
2021-03-21政府違法征地,如何避免低價被動簽約
2021-02-08手機在商場丟失商場有責任嗎
2020-11-08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殘,傷殘鑒定費由誰承擔
2021-03-16雇傭工人受傷沒有合同老板不承認怎么辦
2021-02-23家暴離婚起訴狀
2021-02-01小區樓頂使用權歸屬誰
2021-03-16信用卡不小心逾期一次怎么辦
2021-01-24春季要如何購房
2021-01-02小產權房的物權轉移的生效要件是什么
2021-02-13什么叫集資房,集資房買賣最新規定
2021-01-05停工留薪滿后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2壽險投保指南
2021-03-10保險公司是怎樣設立的
2020-12-06保險評估人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01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是否能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1-17疾病保險是否可以包含生存保險責任
2020-11-09土地承包后可以轉包嗎
2020-12-21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性質是什么
2020-12-30帶設計方案土地出讓方式的規定是如何的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