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遂的教唆犯和未遂的幫助犯應該怎樣處罰
犯罪未遂的教唆犯和未遂幫助犯可以從輕或情節輕微的一般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只要多人共同參與了犯罪,就會有主犯和從犯之分。對于幫助犯,應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就以從犯論處;如果被脅迫實施幫助行為,并在共同犯罪中起較小作用,則應以脅從犯論處。這種從犯的犯罪行為通常表現為提供犯罪工具、指示犯罪目標、查看犯罪地點、排除犯罪障礙以及事前通謀答應事后隱匿罪犯、消滅罪跡、窩藏贓物來幫助實施犯罪等情況。
二、犯罪未遂的處罰原則
《刑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是犯罪未遂的特征與處罰原則。犯罪未遂所具有的三個構成要件或特征也是與故意犯罪的其他停止形態相區分的標志:
第一,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這與犯罪預備相區別;
第二,犯罪未完成(未得逞)而停止下來,這與犯罪既遂相區別;
第三,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態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導致的,這與犯罪中止相區別。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都是意志以外的因素導致的犯罪未能得逞,是否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是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區分的關鍵點。
所謂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是指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刑法分則具體犯罪構成要件中的犯罪行為,如《刑法》第236條強奸罪的著手實施行為就是對被害婦女實施暴力、威脅等手段,以達到強行奸淫的目的。可以這樣認為,犯罪預備行為是為分則具體犯罪構成行為的實行和犯罪的完成創造便利條件,為其實現創造可能性;而犯罪實施行為則是要直接完成犯罪,變預備階段實行和完成犯罪的現實可能性為直接的現實性。
從時空階段上看,犯罪預備只存在于預備階段,犯罪未遂只存在于實行階段,而犯罪中止則既可以存在于預備階段,也可以存在于實行階段。
犯罪未遂在認定時,應按照我國的法律規定停止犯罪的行動,因犯罪人員的主觀意識形態進行停止的。我國的司法部門和人民法院再審理違法犯罪案件時,應綜合考慮犯罪人員的認罪態度,進行相應的審理和判決工作。
犯罪未遂的犯罪所得是否需要歸還
犯罪未遂的處罰原則是什么
犯罪既遂與犯罪未遂有什么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滴滴車司機殺人如何判
2021-01-28勞動監察什么情況下會出調解書
2021-01-17村委會賄選如何處罰
2020-12-10怎樣理解購房合同中的不可抗力
2020-11-25中止探望權法定理由有哪些
2021-01-12婚前隱瞞身體缺陷算騙婚嗎
2021-01-08試用期滿后的沉默是否視為承諾購買
2021-02-21工程質量不達標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住宿時顧客車輛被盜老板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2公司股東欺詐轉讓股權如何起訴
2021-03-26夫妻不和想離婚怎么辦
2020-12-29女曝老爸出軌成癮,男方出軌怎么離婚
2020-12-04家長把學生打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的解釋
2020-12-27夫妻唯一住房能執行嗎
2021-01-26工資停發多久算是勞動關系終止
2020-12-27工地上受傷如何索賠
2021-03-16單位的工傷意外險能賠多少錢
2021-01-23哪些事故不屬于意外險的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6保險合同疑難問題集錦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