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預備中止既遂未遂有什么區別?
會受到的刑事處罰存在差異是犯罪預備中止既遂未遂之前的最大區別,主要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刑法》第十du四條,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犯罪預備: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三條,犯罪未遂: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二十四條,犯罪中止: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2、責任不同
犯罪預備,犯罪未遂,能減輕處罰;犯罪中止一般會免于刑事處罰;故意犯罪,應負刑事責任。
3、階段不同
犯罪預備屬于前期準備階段,犯罪中止還沒有形成后果,犯罪未遂是因為特殊原因沒有達成預期后果,故意犯罪是以完成犯罪。
二、犯罪預備形態的主觀特征
1、行為人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和目的,是為了順利著手實施和完成犯罪。可見,預備犯的主觀方面既有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又具有進而著手實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圖。
但是后者尚未實際展開而只是在犯罪預備活動中間接地得到反映;而前者,即為了順利地著手實施和完成犯罪而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與目的,才是預備犯主觀方面主要的內容和特征所在。
犯罪預備行為的發動、進行與完成,都是受此種目的的支配的。
2、犯罪在實行行為尚未著手時停止下來,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著手實行行為前停止犯罪。這是犯罪預備與犯罪預備階段中止的關鍵區別所在。
所謂意志以外的原因,是足以阻礙行為人著手實行和完成犯罪的因素,如果該因素不足以阻礙行為人繼續著手實行犯罪的,行為人也認識到這一點的(排除行為人存在認識錯誤而構成犯罪預備的情形),應認定為犯罪預備階段中止。
在現實生活之中,更為常見的犯罪狀態是犯罪既遂,這是由于其他三種狀態并沒有造成直接的社會危害,甚者沒有給社會市場秩序帶來影響,給出我們并不能感覺到,故此,任何刑事案件之中的既遂案受到的處罰都比未遂、中止以及預備要重。
犯罪預備的特征包括哪些
跟蹤是犯罪預備還是犯罪未遂?
怎樣認定犯罪預備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怎么辦
2020-12-21涉外婚姻出生證明如何辦理
2021-02-21連帶責任保證是否應當在保證期內起訴
2021-01-13肇事司機逃逸該怎么做
2021-03-03能否對道路交通事故證明提起訴訟
2021-03-01賣假貨會判刑嗎,賣假貨的法律責任
2020-11-15婚前隱瞞債務是騙婚嗎
2021-02-12船舶修理受傷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25無產權房拆遷補償安置能到補償嗎
2020-11-17競業限制幾個月可以解除
2021-01-31男子墜亡保險公司可以拒賠嗎
2021-03-24失業保險基金是專款專用嗎
2021-01-10改裝后的車如何理賠
2020-11-21法律對保險事故的鑒定是怎樣規定的
2021-02-28重大疾病釋義條款屬于免責條款范疇嗎
2021-02-09設立外資保險公司需要提交哪些文件
2021-01-25保險合同的要約形式是什么
2020-12-30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絕賠償
2021-02-10動遷怎么樣能早知道
2021-01-19買拆遷房辦房產證時房主加價怎么辦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