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詐騙罪發案頻率較高,對社會造成較大危害。修訂后的刑法在各方面對詐騙犯罪做了完善的規定。為了更好的運用這些規定,起到打擊此類犯罪,保障市場、社會、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等作用,江蘇省高院關于詐騙罪提出哪些指導意見呢?下面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一、關于單位犯罪問題
刑法規定單位可以構成合同詐騙 、涉稅詐騙、部分金融詐騙犯罪,并規定了與自然人不同的標準。實踐中,認定單位詐騙犯罪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刑法分則明文規定單位可以構成的;
2.為本單位非法占有他人財物而實施詐騙行為的;
3.詐騙行為必須是在單位意志支配下實施的,即經單位集體決定或由單位負責人決定的。
根據刑法第三十條的規定,單位犯罪的主體包括"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原則上,個人承包的公司、企業及私有公司、企業也可以成為單位詐騙犯罪的主體,具體認定時,應根據個人承包的公司、企業的性質、承包方式、經營運作方式或私有公司、企業的具體狀況、經營運作方式,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對1997年10月1日以前的詐騙犯罪行為,依照修訂后的刑法分則,構成單位犯罪的,根據刑法第十二條及最高人民法院法發[1996]32號《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精神,只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照對單位犯罪處罰的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單位實施詐騙狙罪后,在起訴前已被依法注銷的,只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照對單位犯罪的處罰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實踐中,應本著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對單位犯罪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不能僅僅從客觀方面考察,任意擴大直接責任人員的范圍。
二、關于詐騙犯罪案件附帶民事訴訟問題
審理詐騙犯罪案件,應依照刑法第六十四條和有關規定,盡可能對犯罪所得贓款、贓物及時主動作出退賠或返還處埋,以及時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如果被害人所得到的退賠或返還仍不能彌補損失,被害人堅持要求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一般應當允許。
為了充分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也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附帶民事訴訟,根據刑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精神,如果被告人沒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對詐騙犯罪依法判處財產刑的,對被害人財產的退賠或返還也應優先于財產刑的執行。
對詐騙犯罪案件的附帶民事訴訟應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若干問題的解釋(試行)》第六部分的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1998]7號)執行。
詐騙案件附帶民事訴訟中,"物質損失"的范圍一般以直接損失為限。
三、關于合同詐騙罪的幾個問題
1.根據我國經濟合同法 中,"經濟合同除即時清結者外,應當采用書面形式"的規定,及刑法規定的合同詐騙罪的構成特征,合同詐騙原則是指書面經濟合同詐騙。
2.要嚴格區分合同詐騙罪與經濟合同糾紛 的界限。行為人主觀上無履行合同的誠意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是合同詐騙罪與經濟合同糾紛的本質區別。
對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可從以下幾方面具體分析:
(1)從行為人的身份判斷。行為人不具備經濟合同主體資格,而以虛構的或冒用的身份與他人簽訂合同,或者自己雖有簽訂合同的主體資格,但未使用自己的真實身份,而是以虛構、假冒的署份與他人簽訂合同,可以認定行為人主觀上無履行合同的誠意。
(2)從行為人的實際履行能力判斷。行為人不具備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仍然采取欺騙手段與他人簽訂合同,說明其主觀上沒有履行合同的誠意。
(3)從行為人有無履行合同的積極行為判斷。包括兩方面內容,第一,行為人為履行合同所作的努力程度。如果行為人為了能全面適當履行合同,努力生產、聯系貨源、籌措資金,只是由于經營失誤、不可抗力或第三人原因,才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應認定行為人有履行合同的誠意;如果行為人對履行合同不作努力,或者只履行小部分義務,而逃避更大的義務或者繼續采取欺騙手段,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對其應履行的義務進行搪塞、應付,說明其沒有履行合同的誠意。第二,行為人對對方財物的處分行為和對他人損失的態度。如果行為人獲得對方財物后,不是用于正當經營,而是置他人損失不顧,任意揮霍,隨意處分,如用于非法活動、明顯低于市場價格銷售、用于個人消費、抵償個人債務等,當地人要求返還或退賠時,不能返還或退賠或者拒不返還或退賠,說明行為人沒有履行合同誠意,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
對合同詐騙罪的主觀故意應從各方面綜合分析判斷,行為人無履約誠意,并不代表其一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行為只想暫時"占用"他人財物,無"非法占有目的的行為不能構成合同詐騙罪"但實踐中應注意行為人主觀故意的轉化。"占用"應當是暫時的,有的行為人開始無非法占有的目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客觀條件的變化,起初的"占用"故意可能轉變為非法占有故意。
四、關于金融詐騙罪的幾個問題
1.金融詐騙罪作為從傳統的普通詐騙罪中分離出來的特殊詐騙罪,是詐騙犯罪的一種,行為人主觀方面均必須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否則不能構成該類犯罪。
2.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條規定的票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利用全融票據作支付、結算手段,騙取票據金額數額較大的行為,不包括用虛假的金融票據作擔保,騙取其他財物的情況。實踐中,對于用虛假的金融票據作擔保騙取他人財物的行為,如果是在合同的簽訂履行過程中實施,符合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的規定,應定會同詐騙罪;如果是在貸款詐騙過程中實施,用以騙取貸款,符合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的,應定貸款詐騙罪 ;如果不是在合同的簽訂、履行過程中或不是在貸款詐騙中實施的,則應按普通詐騙處理。
用虛假的金融票據搪塞債權人的,一般不構成票據詐騙罪。
明知是他人簽發的空頭支票或與其預留印鑒不符的支票或者明知是出票人簽發的無資金保證的匯票、本票或出票時作了虛假記載的匯票、本票而使用,騙取票據項下財物的,應適用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條第一款第四項或第五項的規定。
3.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信用卡詐騙罪 中的"使用"、"冒用"是指以信用卡作為支付或結算手段的使用,不包括超出信用卡法定使用功能以外的使用行為,如用信用卡作擔保騙取財物或用偽造的信用卡本身作為交換標的騙取財物等。
五、關于詐騙犯罪的情節認定問題
對刑法有關詐騙罪、合同詐騙罪、金融詐騙罪、騙取出口退稅罪條款中:"其他嚴重情節"、"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認定均可參照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12月18日法發[1996]32號《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的九種情形。
單位進行合同詐騙,數額在200萬元以上的,可視為"特別嚴重"情節的情形之一。
以上就是江蘇省高院關于詐騙罪的若干指導意見。它對詐騙罪的關鍵方面如單位犯罪、合同詐騙、金融詐騙等可能出現的問題做了詳細的介紹,以便更好的使用刑法的相關規定。詳情請咨詢律霸在線律師。
信用卡詐騙罪追訴時效是多久,立案標準是什么
詐騙罪司法解釋是什么?
2020最新信用卡詐騙罪量刑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前綴后綴是否構成侵權
2021-01-02車禍獲得賠償能否申請工傷
2021-01-22違反交通法63條扣分嗎
2021-03-092020傷殘等級評定標準賠償
2020-11-11做企業技術顧問違法嗎
2021-02-27訴訟離婚中的訴訟費,訴訟離婚需要哪些資料
2021-03-02盜竊罪和侵占罪的區別
2021-02-03賣方贈與的產品有瑕疵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如何劃分
2021-03-06放棄繼承聲明能反悔嗎
2020-11-16交通事故技術鑒定怎么做
2021-01-03小孩偷父母錢去超市買東西可以退貨嗎
2021-02-25遺囑必須公證才生效嗎,遺囑公證生效后有效期是多久
2021-03-13學生猝死在宿舍內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8房屋長期出租是一年一簽嗎
2020-12-01保險合同的基本內容可以分為哪些
2021-02-22單位失業保險金沒買合法嗎
2021-01-13意外傷害保險多少錢,有什么特點
2021-02-19強制保險過期了會怎么處罰
2021-03-07為什么會出現保險公司的賠款少于車禍事故實際支..
2021-01-22被保險人權利之法律規定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