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權歸屬是什么?
綜述
根據《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記辦法》的相關規定,土地使用類型只有土地劃撥和土地出讓兩種形式。
1、劃撥土地使用權
劃撥土地使用權是指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后,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或者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后無償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由此可見,劃撥土地使用權有兩種基本形式。
(1)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后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這種劃撥土地使用權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必須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
(2)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后,土地使用者無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這種劃撥土地使用權也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是無償的,也就是說無須繳納任何費用、支付任何經濟上的代價。
2、出讓土地使用權
出讓土地使用權是指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
與土地使用者。 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后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有以下幾個特征:
(1)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有償的。土地使用者取得一定年限內的土地使用權應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國家憑借土地所有權取得的土地經濟效益,表現為一定年期內的地租,一般以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一定數額的貨幣為表現形式。
(2)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有期限的。 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使用權的期限以出讓年限為限。出讓年限由出讓合同約定,但不得超過法律限定的最高年限。
(3)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一種物權。土地使用權出讓是以土地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分離為基礎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后,在出讓期限內受讓人實際享有對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其使用權在使用年限內可以依法轉讓、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經濟活動,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形式有三種,即協議出讓、招標出讓和拍賣出讓。
土地征收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據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批準權限,并依法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農民補償后,將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變為國有土地的行為。土地征收指國家依據公共利益的理由,強制取得民事主體土地所有權的行為。我國土地征收的前提是為公共利益。
我國的土地使用權的歸屬是是指土地的所有權的話,那么我國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權都是屬于國家,這是根據我國的國家性質所決定,但是出讓的使用權的話,那么就是屬于取得土地使用權的人,而獲取的途徑一般是出讓或劃撥獲得土地使用權。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是什么?是怎么分類與計算的?
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怎么辦理?
土地使用權的使用期限屆滿后怎樣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戶提前退租怎么處理
2020-11-09無效合同的處理方法是什么
2021-01-10買賣合同怎么審查
2021-02-25外貿公司變更注冊資本增資流程是什么
2021-03-20注冊后股東不得抽逃出資嗎
2021-02-23離婚案件中夫妻共同債權債務處理之我見
2021-01-27員工簽訂競業限制條款注意事項
2020-12-11勞動關系確認
2021-03-09拖欠農民工工資單位沒錢怎么辦
2021-03-10用人單位提前辦理離職手續是違法解雇嗎
2020-12-31投保車險如何獲得無賠款優待
2021-02-22車險理賠中的常見問題
2021-01-07保險合同的解釋適用是擇怎么樣的
2021-02-25本案保險合同約定損失賠償是否成立
2021-02-09汽車保險應如何投保
2021-02-10交通事故造成車輛損壞的,保險公司是否可以不予理賠
2021-01-09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死亡后什么起停止支付
2021-03-12《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有關條文的細則釋義
2021-03-01契約撤銷權 PolicyCancellationRight
2020-12-26人壽保險的除外責任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