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中不乏有詐騙罪,詐騙罪就是通過欺詐或隱瞞事實等行為騙取受害方的較大數額的財產,不論公私。這是一種違法罪行,那么有人就要問了,民事詐騙是否也是種罪?小編希望各位讀者能夠區分這兩者的區別,因此即整理了有關民事欺詐與詐騙罪區別的如下材料:
一、民事欺詐與詐騙罪區別
(1)、在主觀方面:民事欺詐行為人主觀目的是通過瞞、哄、誘導的方法,使受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做出對其不利而對欺詐行為人有利的行為,通過“履行義務”的合法形式,謀取非法利益,其實質是“不法獲利”,主觀故意是間接的。而詐騙行為則不同,行為人主觀上根本沒有擔負義務的動機,只企圖虛構事實迷惑受害人上當受騙,交出財物,非法占有,其主觀故意是直接的。
(2)、在內容方面:刑事詐騙行為人完全是虛構事實、無中生有,根本不具備履行義務的能力和條件。而欺詐行為人則是基于一定事實基礎上的夸張、擴大,屬部分內容不真實,且有一定承擔義務的能力和條件,也就是說其所實施的行為中有合法的民事內容的部分。
(3)、在后果方面:刑事詐騙行為人為了非法占有,巧取豪奪,不擇手段,詐騙的財物數額往往非常巨大,嚴重擾亂了我國的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秩序。
二者雖然在客觀表現上相似,但在構成要件上仍然存在明顯的區別。
二、關于民事欺詐與詐騙罪的法律條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民事欺詐行為是指在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過程中,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做出錯誤的表示的行為。
那么瀏覽過小編整理的材料,讀者朋友們是否能夠分清民事欺詐與詐騙罪區別了呢?總之,前者程度較輕且不構成犯罪,但后者相較前者程度較重且已構成犯罪,其他的不管是主觀的,內容的,后果方面的區別就在文章內了,當然,大家不要忘記相關的法律條規,這些更為重要。
犯詐騙罪應當如何處罰?
貸款詐騙罪立案標準2020
詐騙多少錢應該立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證辦理常見糾紛及解決
2020-11-19加盟合同欺詐 合同可撤銷
2021-02-13合租房現攝像頭怎么處罰怎么規定
2021-01-29雇傭童工該如何
2021-03-15請求交通賠償需要的證據是什么
2020-12-18涉外侵權行為的地域管轄如何適用
2021-01-25失信名單寬限期是指什么
2021-01-12沒收手機是侵犯財產權嗎
2021-03-13沒有要約的合同是否要執行
2021-01-19業主委員會的概念以及職責是什么
2021-03-20勞務合同簽競業限制嗎
2021-03-23什么叫做追償
2020-12-04被忽悠買了保險如何維權
2020-11-20保險理賠誤工費標準
2020-12-11人身險賠付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1-02-01林地承包到期后怎么辦
2021-02-27土地互換后可以要回來嗎
2021-01-25公房拆遷標準和政策是怎樣的
2021-02-20因修高鐵拆遷,安全距離應該是多少
2021-03-15房屋拆遷的航拍圖到哪里可以查看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