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拆遷糾紛是指在房屋拆遷時,被拆遷人對拆遷補償、拆遷安置條件、拆遷的過渡期限等不滿意,或拆遷人進行非法拆遷而發生的糾紛。在司法實踐中,常常會因拆遷本身或者房屋補償以及安置問題提起訴訟。那么房屋拆遷糾紛提起訴訟的兩種方式是什么?本文整理了相關法律條文與知識,為您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關于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受理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等案件問題的批復》規定:“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達成協議后,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反悔的,未經行政機關裁決,僅就房屋補償、安置等問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約定拆遷當事人之間民事權利與義務關系的合同,依法成立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對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協議或者履行協議不符合約定的,按照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規定,一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對方當事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有以下兩種情形。其一,拆遷補償安置協議訂立后,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遷期限內拒絕搬遷的,搬遷期限屆滿后拆遷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其二,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達成協議后,且拆遷當事人之間沒有達成仲裁協議的,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反悔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二、關于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問題
一旦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都應當經當事人申請,先由同級拆遷管理部門裁決。只有經行政裁決后,當事人仍不滿意的,方可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裁決是行政訴訟的前置程序。
實施裁決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裁決的內容是條例第13條規定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內容。
任何一方當事人或者與行政裁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裁決不服的,都可以自裁決書送達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根據行政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對行政裁決的事實認定、行政程序、法律適用、有無超越職權和濫用職權等進行全面合法性審查。
律霸小編為您整理這篇文章,希望能更好的幫助您了解關于房屋拆遷糾紛提起訴訟的兩種方式的法律知識,歡迎瀏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掛名股東免責協議怎么寫
2020-11-27我國《 工傷保險條例》里關于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
2021-01-27涉外離婚中的財產和撫養糾紛的解決方式有哪些
2020-11-18對接第三方支付要多久
2020-12-22虛擬貨幣是什么
2021-03-15抵押物能否重復抵押
2021-02-15破產程序中債權人可否提出和解申請
2021-01-05協議與實際不符可否作廢
2021-01-07離婚訴訟有哪些證據,離婚訴訟如何舉證?
2021-01-04監護人有權利不讓爺爺奶奶看孩子嗎
2020-12-15合同債務有哪些類型
2021-02-14合同中知識產權免責怎么約定
2020-12-08勞動仲裁輸了怎么賠償
2021-01-04簽訂勞動合同公司名稱變了還有效嗎
2021-03-04技術服務外包勞務合同
2020-11-28貨物運輸保險是什么
2020-12-13關于拖拉機保險合同條款
2021-02-07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有哪些
2020-11-22諒解書的前保險給報嗎
2020-12-03保險事故涉及多個受害人怎么理賠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