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人口減少時承包土地的征地補償要減少嗎?承包的土地在被征用時,往往會獲得征地補償款,但是如果相應的家庭人口因為出嫁或者突發意外形式造成人員減少,那么承包土地的征地補償款也要相應的減少嗎?本文就將這方面的內容作如下說明,希望能夠幫到在這方面困惑的人。
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將農村土地的類型分為耕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農業的土地,將農村土地承包分為“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的承包”兩類。“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其他方式的承包”是指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的承包,承包方的主體可以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也可以是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針對“其他方式的承包”,該法第五十條明確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該承包人死亡,其應得的承包權益,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在承包期內,其繼承人可以繼續承包。”該項規定實際上是針對上述“四荒”地做出的,并不包含耕地。
《物權法》實施后,有人認為《物權法》明確把土地承包經營權規定為用益物權,既然是物權,就可以繼承。因此,土地承包經營權無論是“家庭承包”還是“其他方式承包”都是可以繼承的。其實,以家庭承包方式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這種用益物權是農戶基于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身份、通過合同方式無償取得的一種財產權。因為集體土地所有權歸集體所有,在此限制下,明確了土地承包經營權嚴格限定為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戶享有,這種財產權具有嚴格的人身屬性,所以它不具有可繼承性。
我國實行的是家庭聯產承包,土地承包法確定耕地的承包經營以“戶”為單位,家庭成員對于土地承包權在性質上是財產的共有關系,即用益物權的共有。因此,家庭中部分成員死亡,只要作為承包方的“戶”還在,就不發生繼承的問題,而由家庭中的其他成員繼續承包。這就是人們常說 “生不添,死不去”、“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若承包人死亡,作為承包經營的家庭消亡的情況下,其承包經營權不允許繼承,該承包經營合同因“戶”這一主體消亡而終止。因為耕地不屬于該戶的私有財產,故應當由集體經濟組織收回或另行發包,只是集體經濟組織在收回耕地時應當將土地上的收益給付繼承人。
希望看了本文,對于如果家庭人員減少征地補償款是否也要減少?歡迎各位瀏覽,謝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房合同一方免責是否有效
2021-03-09遲延交房訴訟時效怎么計算
2020-12-04夫妻沒有領結婚證小孩歸哪方撫養
2020-12-25網貸逾期多久上征信黑名單
2020-11-18合同法欺詐能解除合同嗎
2020-11-21婚后簽署放棄產權的協議有效嗎
2021-03-14哪些項目不屬于工資構成部分
2020-12-25什么情況下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020-12-16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數額是多少
2021-02-11人民調解協議書的效力如何,可以反悔嗎
2021-02-19電子保單有哪些安全設計
2020-12-24保險人能直接賠償受害人嗎
2021-02-12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5解除保險合同的事由有哪些
2020-12-23車禍保險公司理賠步驟有哪些
2020-12-11固定資產保險費如何計算
2021-03-25農村集體土地轉讓
2021-03-17房屋拆遷補償協議有誤解該怎么辦
2020-11-13“一書四方案”到底是哪一書哪四方案
2021-03-02南寧市拆遷補償款最高得多少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