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組織賣血罪是指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非法組織他人出賣血液的行為。
本罪與非罪的區分
本條第1款的規定,非法組織賣血罪是行為犯。但《獻血法》第18條又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非法采集血液的;(2)血站、醫療機構出售無償獻血的血液的;(三)非法組織他人出賣血液的。"那么,如何理解兩種法律規定之間的關系,對于區分罪與非罪至關重要。
根據《刑法》第333條規定,構成非法組織賣血罪須同時由以下幾個基本條件:違反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對他人出賣血液具有組織行為;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缺乏其中任何一個基本條件的,一般情況下不能夠構成本罪。比如沒有違反法律規定而組織他人正常的血液采集行為;或者雖然具有違反法律規定的他人賣血行為,但只是參加者并不是組織者的,一般情況下不能以本罪定罪處罰。
本罪與強迫賣血罪的界限
兩罪在主體上都是一般主體,必須是年滿16周歲的人才能構成;主觀上都是出于故意,即明知自己行為的性質而仍然實施這種行為;客體上都直接侵犯了國家對獻血工作的管理制度。但它們又有明顯的不同:(1)客體不完全相同。非法組織賣血罪沒有侵犯賣血者的人身權利,而強迫賣血罪則侵犯了賣血者的人身權利。(2)客觀方面不同。非法組織賣血罪中的被組織者是自愿賣血的,而強迫賣血罪中的賣血者則是被迫的;本罪表現為組織行為,而后者表現為以暴力、威脅方法強迫的行為。
與非法采集、供應血液、制作、供應血液制品罪的界限
兩罪都是血液方面的危害公共衛生罪,主觀上都出于故意,客觀方面也表現出一定的相似之處,主體都是一般主體,客體也基本相同,但二者是有明顯區別的:(1)犯罪對象不完全相同。本罪的對象只能是血液,不包括血液制品;后者的對象不僅包括血液,還包括血液制品。(2)行為方式不同。本罪表現為將血液作為商品加以出賣而破壞無償獻血制度,后罪表現為沒有采供血液資格或制作、供應血液制品的資格而非法進行采供或制作、供應而破壞采供血以及血液制品管理制度。(3)本罪是行為犯,后者是危險犯,必須足以危害人體健康的才能構成犯罪。(4)本罪的主體在理論上屬于組織犯,后者的主體在理論上屬于實行犯。
相信大家此時對這方面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看完整篇文章,您對這方面的內容是否還有其它疑問?本網站致力于打造優質的律師咨詢服務,如果您還有其它任何疑問,歡迎來律霸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物業費追訴時效怎么算
2021-01-17農村互換土地口頭協議有效嗎
2021-02-02手機照片法庭上算證據嗎
2021-01-22酒駕出車禍私了要多少錢
2021-02-05破產保護的目的是什么
2020-11-24農村房屋無證怎么贈與
2020-11-22結婚自由的保護措施有什么
2021-03-16離婚協議反悔怎么處理
2021-01-19離婚證據如何收集
2020-12-02工亡賠償金能否被強制執行
2020-12-19商業銀行可以不經營辦理國內外結算業務嗎
2021-03-16欺詐訂立的合同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6校園欺凌會被開除嗎
2021-01-15租房遇到黑中介不退定金怎么辦
2020-12-24首套住房能沒收嗎
2021-02-22正常離職有沒有補償金
2021-02-18雇傭關系可以隨意解除嗎
2020-11-29試用期交押金合法嗎
2021-02-19保險合同如何變更
2021-01-30沒有責任認定書的追尾事故保險理賠嗎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