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張某騎自行車外出時被一輛私家轎車撞傷,這起交通事故經交警機關認定:私家車司機負事故主要責任,市民張某負次要責任。辦案交警告訴張某先治傷看病,賠償問題等傷好再說。
張某經醫院診斷為左膝關節損傷、脛骨平臺骨折、左肋五根肋骨骨折,住院治療四十二天出院,共花醫療費二萬一千余元。出院回家休養至今的張某雖已傷愈,但除住院費用由車主墊付結算外,未獲其他任何賠償,車主及相關保險公司也沒人來過問。那么遭遇像張某這種車禍受傷損失,是等待人家上門賠償呢,還是需找對方索賠?如果責任方長期不聞不問或搪塞拖延,受害方應怎樣維權呢?
[律師說法]
對此律師依法評析指出: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屬于民事侵權賠償法律關系,對于投保了交強險的車輛事故,又復合著保險賠償法律關系。依照我國侵權責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交強險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賠償義務人應對事故受害人的經濟損失包括精神損害依法予以賠償。
人身損害賠償的范圍、項目和標準都是法定的,但就具有交強險的事故賠償而言,因為賠償的義務主體是多方的,賠償的順序是可分的,所以作為事故中的受害方等著有朝一日各方都主動前來向你賠償是不現實的。交警機關在事故處理中雖有先治好傷再處理賠償的安慰,但其處理賠償調解的權利是應“全體當事人共同書面申請”才產生的,若有一方不申請,警察也沒辦法;人民法院雖說是為老百姓打官司的,但其民事訴訟卻規定著“不告不理”原則,你不去法院起訴立案,沒人給你判決賠償。實踐證明,交通事故損害只要不是小刮小碰,但凡有一定的人員受傷和車輛毀損,案件可能需要傷殘評定或司法鑒定的,當事人不走法律程序僅靠自行協商是很少能和解達成一致的,賠償不是等來的。在此栗律師建議事故受害人,不要像案例中張某那樣再盲目的幻想和等待賠償了,以免走彎路超過了訴訟時效。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來維權,該鑒定時就鑒定,該起訴時就起訴,索賠權益要靠自己去爭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婚生子可以落戶到男方家嗎
2021-01-18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協議應該注意什么
2020-11-24涉外撫養范圍包括什么
2021-01-29交通事故訴訟如何收訴訟費
2021-03-10債權債務轉讓通過董事會決議嗎
2021-01-23行政處罰如何影響刑事責任
2020-12-15行政處罰繳款期限為多久
2021-01-17監視居住的場所在哪里
2020-11-11單身青年的購房標準是什么
2021-02-04勞動法關于簽署了無固定期限合同裁員賠償
2021-01-20勞動合同和勞務協議屬于什么區別
2021-03-02非試用期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1-02-19保險合同中延遲生效條款如何生效
2021-01-20保險條款是如何分類的
2021-03-04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恢復是怎樣的
2020-11-12保險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1-03-16保險公司該不該為無責任事故車輛買單?
2021-03-07已獲肇事者賠償,能否再要保險公司理賠?
2020-12-10被保險人先行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9企業財產保險最高額是多少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