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某李姓明星“出軌門”事件,本身作為好姐妹的馬某想要出面幫助“澄清”一下,不料也讓自己卷入其中,成了被攻擊的對象。現在網絡上,鋪天蓋地的都是針對明星馬某賣淫、拉皮條的轉發。而馬某本人也針對這一情況,在1月12日就國內某法院提起了刑事自訴,而起訴對方的罪名為誹謗罪。
看到這里,相信不少看官就有點納悶了,刑事犯罪不應該都是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嗎,咋個現在出來了受害人自己提起自訴?!在這個案件中涉及到了諸多法律問題,而很多都是普通人并不知曉的,因為現實中不是很常見。對此,結合具體的案件情況,律霸小編就來為大家分析一下其中法律問題。
1、馬某可以就網絡上的“謠言”,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嗎?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點,那就是我國的刑事案件中不僅僅有公訴案件,還包括了自訴案件,但其中部分的自訴案件在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情況下,也是可以轉為公訴案件,由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而作為一般的自訴案件,則往往是由被害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換言之,馬某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是合法的,也是有權的,至于法院方面是否受理案件,則要看實際有沒有達到刑事自訴案件立案的標準。
再者,誹謗罪屬于規定的告訴才處理的自訴案件,所以在一般情況下,需要被害人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如果不進行告訴的話,則法院是不會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
法條鏈接:
《刑事訴訟法》 第十八條第三款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第一百一十二條 對于自訴案件,被害人有權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訴。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馬某以誹謗罪起訴爆料人,定罪是否有問題?
過往明星就網絡中誹謗、中傷自己的“謠言”,往往都是追究對方名譽侵權的責任,而這在我國僅僅是屬于民事方面的糾紛,再怎么樣也不會涉及到刑事犯罪的問題。但在這次的案件中就不太一樣了,受害人是直接以誹謗罪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的,而此罪正是屬于我國《刑法》中規定的刑事自訴案件中的一種,但要求這里誹謗他人的情節達到了嚴重的程度,那么才會認定構成誹謗罪。也就是說,現實生活中的一些造謠情況,情節不嚴重的話,則一般是按照名譽侵權進行處理,即使侵權人需要承擔責任也是民事方面的責任。但如果達到了一定的嚴重程度,則此時就有可能被認定構成刑事犯罪,即誹謗罪,追究的將會是刑事責任。
結合法律中的規定可以知道,構成誹謗罪要求散步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從這點上來看,顯然馬某并不認同爆料人在微博上的“爆料”,也從側面說明了自己的態度:對方的“爆料”都是不真實的、不客觀的。要是這里以名譽侵權起訴到法院的話,則情況就不一樣了。通常名譽侵權行為都是指“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公開了將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如果真的以對方侵犯自己名譽權起訴到法院,相信大家也能清楚究竟網絡上的“爆料”究竟準確度有多高了吧!
但這里有的人就有疑問了,那為什么是以誹謗罪其實,而不是侮辱罪呢?畢竟這里的“爆料”也對人家馬某的人格進行了侮辱。首先,法律中要求構成侮辱罪不能以捏造事實的方式進行,以侮辱罪提起刑事自訴的話,則后果就會與上述侵犯名譽權的后果一樣了。其次,侮辱一般都是當著受害人的面進行的,可以說這種情況下知曉的人并不多;而誹謗則多數都是通過一些渠道進行散布,此時知曉“謠言”的人往往也是不特定的公眾,而并非是少數人。
法條鏈接:
《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第140條 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一)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
(二)將信息網絡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第二條 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后果的;
(三)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三條 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
(一)引發群體性事件的;
(二)引發公共秩序混亂的;
(三)引發民族、宗教沖突的;
(四)誹謗多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五)損害國家形象,嚴重危害國家利益的;
(六)造成惡劣國際影響的;
(七)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情形。
3、如果經法院審理,認定被告人構成誹謗罪,此時應該怎么處理?
如果被法院認定為“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并且相關信息已超過“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的“情節嚴重”標準,則被告有可能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但這里也要注意了,在《刑法》規定的誹謗罪的量刑標準里面,除了主刑被判管制和單獨處罰剝奪政治權利的附加刑外,對于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其實可以爭取一下緩刑。
也就是說在這起案件中,如果經過法院的審理認定被告構成誹謗罪的話,最輕的處罰就是單處剝奪政治權利,而最高則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具體刑罰由法官依據案件事實和證據認定進行裁量。
法條鏈接:
《刑法》 第七十二條 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控告他人誹謗罪需要什么證據
誹謗罪賠償要多少錢
侮辱誹謗侵害名譽權構成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行政賠償數目不服要怎么做
2021-03-07刑滿釋放人員還能領取養老金嗎
2021-02-09合同是否能設定擔保和收取抵押金
2021-03-04網上處理違章一般多長時間
2021-01-31車禍死亡26歲該賠多少錢
2021-02-11被判拘役也注銷戶口嗎
2021-02-17轉繼承份額該怎么計算
2021-02-16哪些事故不屬于意外險的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6飛機延誤險賠償條件是什么
2021-02-07貨物運輸保險糾紛案例
2021-03-17工程保險不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3家庭財產保險不承保的財產有哪些
2021-03-22人身保險合同如何簽訂
2020-12-16保險經紀人過錯行為的責任有哪些
2021-03-17本案的保險理賠金是否適用損益相抵原則
2021-01-24如何理解無過失責任險?
2021-03-26工廠土地轉讓協議怎么寫
2020-12-02土地轉包期內甲方死亡合同怎么辦,轉包合同怎么寫
2021-02-25房屋拆遷起訴期限是多久
2020-12-07拆遷安置房到底能不能買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