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詢:合同詐騙罪和合同欺詐的不同?
律師解答:刑法中的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訂立、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本罪的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主觀方面是故意;客體是國家對合同的管理制度和所有權制度;客觀方面法律直接規定了五種情況:⑴以虛假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行為;⑵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產權證明提供擔保的;⑶沒有履行能力,先以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履行或者簽訂合同的;⑷收受對方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⑸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財產。合同法中的合同欺詐是指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在簽訂合同和履行合同的過程中故意隱瞞一些真實請款,如產品的瑕疵、功效等等,但是并不是不履行合同也不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尤其是行為人沒有使用合同詐騙罪中的五種法定行為之一種或以上。合同詐騙罪的行為人除了要承擔另一方當事人的損害賠償責任或者是違約的民事責任,而且還要承擔刑事責任。而合同欺詐行為只要承擔損害賠償或者違約的責任民事責任。
相關法律知識:
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的規定,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合同詐騙罪是一種以合同為掩護、手段隱蔽、情況復雜的詐騙犯罪。在所有的詐騙犯罪案件中,合同詐騙案件占有相當高的比例,已成為刑事司法實踐中的熱點、難點。
合同詐騙罪中“合同”認定問題
合同詐騙罪中的“合同”的性質認定,原則上應當掌握在適用中國實行《合同法》的合同范圍。合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所以常見的有債權合同、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土地使用轉讓合同等民事合同。一些不直接發生債權關系的如合伙合同、聯營合同、承包合同等也應當在內,因為該類合同侵害的客體應當是市場經濟秩序。
合同詐騙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認定問題
“非法占有目的”屬于主觀方面問題。這一問題的焦點是:“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在什么時候產生,是否必須在合同簽訂的當時就有?還是可以在合同簽訂后產生?常見的“借雞下蛋”和“拆東墻堵西墻”的行為如何認定?從理論上講,犯罪行為實施的當時,必須是明知自己是在利用經濟合同,以欺騙手段,實施騙取公私財物的行為。應當是直接故意,過失和間接故意不能構成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強制措施應該多長時間解除
2020-11-30商標轉讓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28拘傳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2020-12-11民事訴訟調解與不調解的區別
2020-12-30事故認定書如何要求重新認定
2020-11-28正在抵押的房子能買嗎
2020-12-13如何辦理執行案款提存手續
2021-01-11中介不退錢去哪里投訴
2020-12-18停車位租賃合同
2020-12-05離職再入職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9員工實習期間應得工資
2020-12-06沒有簽勞動合同怎么進行勞動調解
2021-01-09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種類
2020-12-11試論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0-12-07車子被撞是理賠中心定損還是保險公司定損
2020-12-21車輛原因導致司機死亡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2-22物權法釋義第二百四十七條
2020-12-21承包土地需要知道哪些法律內容
2020-12-25農村對預留機動地的處理辦法
2021-03-16某土地轉讓合同糾紛請求市政府協調解決的請示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