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公安干警在刑事偵查過程中如何正確適用刑事拘留?
律師解答:
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由于情況緊急,依法將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予以羈押,臨時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刑事強制措施。它是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五種強制措施之一,也是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最常適用的一種強制方法,在整個刑事訴訟體系中占有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依法的前提下,準確靈活地運用這一強制措施,有利于加強公安機關打擊刑事犯罪的力度,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繼續犯罪、逃避偵查和審判,保證刑事訴訟能夠順利進行,從而實現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準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訴訟任務。在刑事司法實踐中,公安干警對刑事拘留運用的好與壞,它直接關系到刑事案件的辦案質量,涉及到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利。雖然公安機關在內部不斷加強對干警業務素質的培養,使公安干警在刑事訴訟中的法律意識,執法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但是目前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公安干警對刑事拘留這一強制措施的性質、適用對象、程序、作用等方面的理解尚不夠深刻、透徹、全面。因此在執法過程中還存有許多問題,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更加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提高執法水平、嚴格執法并充分發揮這一強制措施的作用。
一、刑事拘留的適用范圍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明確規定,刑事拘留適用范圍是:(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覺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四)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現行犯是指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犯罪后被即時發現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一定的證據證明可能是實施犯罪行為的人。從以上可以看出刑事拘留的適用對象是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的,有著嚴格的界限和標準,不能隨意變更和超越。但在公安司法實踐中,部分干警對這一標準的掌握不是很好,主要表現為兩種傾向,一種是刑事拘留適用范圍過于隨意化、擴大化。公安干警的法制觀念淡薄,特權思想嚴重是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這種傾向主要表現為:(一)為防止治安案件當事人申訴,起訴而對其采取刑事拘留,以拘代處,混淆了刑事拘留與行政拘留的界限,擴大了刑事拘留的范圍。(二)由于刑事拘留對犯罪嫌疑人的羈押日期有限,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用行政拘留代替刑事拘留以延長辦案時間。(三)以拘代查,濫用拘留,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有犯罪嫌疑的人隨意進行拘留審查,甚至有公安機關在對外來人口清查時發現沒有身份證的人也進行刑事拘留的以拘代查。(四)有的公安機關出于地方保護的目的,將典型經濟合同糾紛中的債務人強制刑事拘留,以逼取債務人及其家屬迅速還欠,插手經濟糾紛案件。另一種傾向是對刑事拘留的適用范圍掌握的過于僵化,無形中縮小了刑事拘留的范圍。當然了這種做法的目的各種不同,有的地方公安機關是為了增加捕教率,有的是對公安偵查工作責任心不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有的是公安干警徇私情。
此外還需指出的是,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的規定,即使這些人符合條件也不得對其適用刑事拘留。
二、刑事拘留的時間
按照《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以及《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0九條的規定,刑事拘留的時間有三種:(一)對于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經過審查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內提請檢察院審查批準。(二)延長一至四日。即在特殊情況下,經縣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提請審查批準逮捕的時間,在原有三日基礎上延長一至四日。在司法實踐中特殊情況一般指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構成了犯罪的重大嫌疑,但犯罪事實尚未查明;案情復雜、證據材料的收集尚不足以提請批準逮捕的;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的鑒定結論尚未作出,影響確定案件性質的。(三)三十日。即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其中流竄作案是指跨市、縣管轄范圍連續作案,或者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跑到外市、縣繼續作案;多次作案是指三次以上作案;結伙作案是指兩人以上共同作案。
三、刑事拘留的審批
刑事拘留的審批是指有權的公安機關對符合刑事拘留條件的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進行審核和批準的程序,包括審批機關、審批權限和審批程序等規定。
(一)審批機關,《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0六條規定,刑事拘留的審批機關是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在日常公安司法實踐中,刑事拘留既可以由正職負責人審批,也可以由副職負責人審批,而其他人則無權進行刑事拘留的審批。
(二)審批權限。是各級審批機關對審核批準刑事拘留所具有的權力界限。通常指以下幾種特殊情況:1、對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依法應當拘留的,應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審批。執行拘留后應即時向當地外事處辦公室和有關的外國人主管部門履行通報義務,同時并報公安部備案。2、對入伍前在地方作案的軍人需要刑事拘留的,應當由地方公安機關提供犯罪證據材料,送交軍隊軍以上保衛部門審查,確認應依法追訴的,由該保衛部門拘留。3、對縣以上的各級人大代表依法應予刑事拘留的,必須經本級人大會主席團許可,在本級人大會閉會期間經本級人大常委會許可方可審批。
(三)審批程序。拘留犯罪嫌疑人應當由辦案人員填寫《呈現請拘留報告書》,經有審批權限的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后簽發《拘留證》,該法律文書的填寫應字跡工整,法律用語規范。司法實踐中切忌在《呈請拘留報告書》中寫有“呈請刑事拘留X日”。對需要延長刑事拘留期限的,辦案單位應當在拘留期限界滿前的二十四小時內制作《呈請延長拘留期限報告書》,并由原批準機關負責人審批,不必再簽《拘留證》。但是在《呈請延長拘留期限報告書》中應寫明“呈請延長拘留X日”或“呈請延長拘留至三十日”字樣。
四、刑事拘留的執行
根據《刑事訴訟法》及《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中有關刑事拘留的規定,公安干警在執行刑事拘留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1、辦案人員在執行刑事拘留時必須向被執行人出示《拘留證》,責令被執行人在《拘留證》上簽名(蓋章)、捺指印,如被執行人拒絕的,查人員應當在《拘留證》人注明。遇有必要情況偵查人員有權使用警械。
2、辦案人員對被拘留人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時內應當時行訊問并制作訊問筆錄,發現不應拘留的應立即釋放。
3、辦案人員除有礙偵查或無法通知情形外,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將被拘留人的拘留原因及羈押處所通知被拘留人家屬或者他所在單位。
五、刑事拘留的解除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審查后,根據案件情況報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分別作出處理。一是對需要逮捕的,在拘留期限內依法辦理提請批準逮捕手續;二是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但不需要逮捕的,而辦理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手續,直接向院移送起訴;三是在拘留期限內未能查明犯罪事實的,辦理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手續,繼續偵查;四是具有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撤銷案件。以上四種情況均需辦案機關對刑事拘留予以解除。但在解除刑事拘留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應當給被拘留人《釋放證明書》,并在該文書中寫明釋放原因。2、對具有刑訴訟第15條規定情形之一的除釋放被拘留人外,還應撤銷案件,而不能以放代撤。3、對機關不批準逮捕的被拘留人應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書。公安機關為需要補充偵查、要求復議復核的應變更強制措施。
相關法律知識:
《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定》(2002年4月22日)
第十一條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逮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應當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應當根據該未成年人的特點和實際,制定詳細的訊問提綱,采取最適宜該未成年人的方式進行,訊問用語準確易懂,教育用語生動有效。
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應當告知其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告知其如實交待案件事實及自首、立功、從輕、減輕處罰的法律規定和意義,核實其是否有立功、檢舉揭發等表現,聽取其有罪的供述或者無罪、罪輕的辯解。
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告知其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和應當履行的義務。
訊問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應當由女檢察人員擔任。
第十六條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應當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適用本規定第十一條、第十二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實習期簽訂兩年合同辭職要交違約金嗎
2020-11-13如何確定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額
2020-11-29民間借貸糾紛中訴訟主體怎么確定,舉證責任怎么分配
2021-03-25撤銷訴訟保全申請書格式
2021-03-24家暴離婚具體怎樣賠償
2021-02-17移送管轄前實施的保全是否繼續有效
2020-12-19看房交押金還會給退嗎
2021-01-25先試用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可以嗎
2020-11-27在校學生實習期間受傷是否算工傷
2020-12-04交強險理賠怎么墊付和追償
2021-01-02產品責任險中保險公司不承擔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03保險合同生效有什么含義
2020-12-09農村失地保險一次性交付需要多少錢
2021-03-03保險公司經辦人擅改簽單日期導致的保險合同糾紛的理賠
2021-01-17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2-10一車投保兩份交強險能否都獲賠
2021-01-29公眾責任險附加條款內容是什么
2021-01-06什么是有權代理?
2020-12-19土地流轉補償費怎么規定
2021-03-24合法的拆遷補償標準,到底應該是什么樣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