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駕車肇事逃逸的刑事處罰
第一百三十三條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關于酒后駕車的最新解釋是:飲酒后或者醉酒駕駛機動車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重大交通事故是前提,構成犯罪是統稱。這是刑法修訂后給予執法者自由裁量的重要改變。這里沒有講“肇事”,就是將酒后、醉駕從交通肇事罪中否認出來,排除了“交通肇事過失犯罪”。所謂構成犯罪是以行為人主觀構成和客觀結果論的詮釋
二、肇事逃逸情況分類
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明知自己發生了交通事故,為逃避事故責任,故意逃離事故現場,不向公安機關報案的一種違法行為。有兩種情況:
1、人和車都在事故發生后逃離事故現場;
2、棄車逃逸,即當事人將車留在現場,人逃離事故現場。
交通事故逃逸需要承擔全部責任嗎
在實踐中,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如果駕駛員逃逸,大部分會被認定在交通事故中承擔全部責任,法律上的依據主要是國務院的行政法規《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绷硗膺€有公安部的規章《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四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當事人逃逸造成現場變動、證據滅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無法查證交通事故事實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p>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四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表明了立法上對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原則是根據交通事故的當事人的各自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的后果所起的作用及過錯的程度來確定個當事人的事故責任。這原則規定要求認定事故責任應從主觀、客觀兩個方面考慮,即客觀行為和當事人主觀上的過錯程度對發生事故所起作用。在主觀上就是有過錯有責任,無過錯無責任,僅一方有過錯則一方負全責,因兩方或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交通事故的,應當根據其行為的客觀作用和主觀過錯程度,分別承擔相應的主責、同責和次責。
常言道,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喝酒開車容易出事故,而且如果因為自己的逃逸行為致人死亡的,會被判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舉報的答復能否復議
2020-11-30涉外離婚案件管轄權
2021-03-12公司分立是否可以分割土地
2021-01-12阻止專利實施是否屬于侵權
2020-11-22打人者派出所怎么處理
2021-01-27產品銷售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1-09判3年多久可以申請假釋
2021-01-12侵占罪與盜竊罪有哪些不同,侵占罪告訴處理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04失能老人怎么照顧贍養
2021-02-06離婚協議反悔怎么處理
2021-01-19簽假合同應怎樣處罰
2021-01-27討債時怎樣對付失聯的債務人
2020-11-13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1-02-06公司合并員工有賠償嗎
2021-02-21如何理解免責條款
2021-01-15飛機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7保險公司車險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03專家提醒: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6弄清免責條款 保險合同上沒簽字鬧糾紛
2021-03-06保險經紀人和代理人有什么區別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