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處責任認定
第一,《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
第五條規定:公安機關處理交通事故的責任是:處理交通事故現場、認定交通事故責任、處罰交通事故責任者、對損害賠償進行調解。而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作出認定的規定。第二十四條規定了具體的行政處罰標準,如對造成重大事故,負次要責任的,或者造成一般事故,負主要責任或全部責任的,處十日以下拘留或者五十元以上一百五十元以下罰款。該辦法第二十二條也規定:當事人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后十五日內,向上一級公安機關申請重新認定。即對該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者,可依該條之規定,向上級行政機關尋得行政救濟。因此,責任認定書是公安機關作為道路交通管理的行政機關,對交通事故責任人之間或者責任人與受害人之間的行政違法行為所作出的行政責任認定書。依據它,公安機關對責任人予以行政處罰,對道路交通民事侵權案進行行政調解。而且,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明確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能確定有罪。即說明,對刑事責任的認定,只能由人民法院決定,這也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內容體現。所以,公安機關不能依據行政法規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責任作出認定,法院也不能依據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責任認定書認定被告人的刑事責任。
第二,責任認定不是證據問題,而是法律問題
對法律問題,只能由法官通過庭審以裁判的形式獲得解決。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如把責任認定書當作證據使用,在實踐中,作出該責任認定的警察,通常都是對該案進行刑事偵查的警察,本案也是這樣,即該認定書的承辦人(鑒定人)和本案的偵查人員都是相同的兩位警察。這就有違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的,不得作為偵查人員的規定。故應當適用證據排除規則,排除對該證據的使用。
第三,從立法權限的法律規定看:
其一,立法法第八條(四)項規定,有關犯罪和刑罰事項,只能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不能規定犯罪和刑罰事項。因此,《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這部行政法規,其內容不能含有犯罪和刑罰事項。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公安機關依據該辦法(行政法規)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只能是行政責任認定書。其二,立法法第八條(七)項規定,有關民事基本制度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行政法規不能規定。侵權行為歸責原則屬于民事基本制度。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從事……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從該條的規定可以看出,我國民法通則(民事基本法)對交通事故侵權歸責原則采無過錯責任原則。該原則要求從事交通運輸作業致人損害,受害人請求民事賠償,無須舉證和證明加害人主觀方面有過錯,加害人也不得證明自己沒有過錯而主張免除責任。該責任構成要件為:(一)加害人從事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即從事交通運輸行為;(二)該行為給受害人造成損害;(三)運輸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兜缆方煌ㄊ鹿侍幚磙k法》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公安機關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應當根據當事人的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認定當事人的交通事故責任。第二款規定:當事人有違章行為,其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有因果關系的,應當負交通事故責任。當事人沒有違章行為或者雖有違章行為,但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無因果關系的,不負交通事故責任。從該條的規定不難發現,《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行政法規),對交通事故行政責任歸責采過錯責任原則,即責任人須有違反行政法規的違章、違法行為,亦即責任人主觀上須有過錯,這也是行政責任的基本歸責原則。如果行為人沒有行政違法行為,也就談不上行政責任。
該責任構成要件為:
(一)責任人主觀上有過錯,在個案中表現為有違犯行政法規的違章行為;
(二)該違章行為給受害人造成損害;
(三)違章行為與損害結果間有因果關系。
如果把該條的規定看作民事責任歸責原則,其結果,一方面,違犯民事基本法-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條的基本制度規定;另一方面,與民法通則第四條、第七條規定的基本原則不相符,造成社會不公。所以,交通事故的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是兩類性質不同的責任形態,其法律依據、歸責原則各異,不能因為其有相似之處,便將其混為一談。其三,立法法第七十九規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從這個角度看,如果把依據行政法規所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當成民事責任認定書,如上所述,由于其歸責原則有別于《民法通則》所規定的基本原則,根據本條的規定,當屬無效。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23條,高速運輸工具造成人身損害屬于一種特殊侵權行為,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即不以加害人的過錯為責任成立要件,只要造成人身損害,即成立民事損害賠償責任。道路交通事故責任應具備如下要件:
須機動車輛在道路上發生事故
這里的道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路,而是專指公路、城市街道和胡同(里巷),以及公共場所、公共停車場等供車輛、行人通行的地方,即通常所說的公共道路和公共場所。鄉村可供機動車通行的便道、機耕道、通向單位或單位內部停車場的叉道、單位內部有公共使用性質的通道也包括在內。?2?但單位內部使用的通道和停車場不包括在內……
在現實生活中,機動車的與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等權能相分離現象普遍存在,使得機動車所有人與機動車的具體的、實際的運行控制與運行收益相分離。道路交通事故賠償責任主體的認定比較復雜。由此導致在審判實務中,部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認定賠償責任主體不當,擴大或縮小了承擔賠償責任的責任主體范圍。如何認定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主體,對于正確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尤為重要。
在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中,對賠償責任主體的認定是特別重要的。但是在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有關的立法中,對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主體并未作出界定。由于機動車的駕駛情況非常復雜,交通事故損害者與損害賠償承擔者往往并不一致……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一些汽車駕駛員不了解事故處理常識,對自己是否應負事故責任以及應負多大責任也不清楚。有些事故本不應由駕駛員負責任,但駕駛員卻錯誤地認為該由自己負責,心理壓力過大,甚至畏“罪”潛逃。
出了事故司機負多少責任,主要看以下幾點:
1、當事人有無違章行為;
2、違章行為與事故之間有無因果關系;
3、違章行為在事故中的作用有多大。
1、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全部責任的,承擔100%的賠償責任;
2、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主要責任的,承擔80%的賠償責任;
3、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同等責任的,承擔60%的賠償責任;
主動型
典型案例:行人甲在路口等待綠燈準備步行過街時,一輛轎車也正準備正常通過路口。此時,甲突然發現熟人乙在馬路對面,來不及多想,甲徑直闖紅燈穿越路口,正常行駛轎車趕緊剎車,但已經來不及,甲被撞倒在地。
分析:按照《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責任確定規則(試行)》(下稱規則)之規定,行人擅闖紅燈的行為屬于主動型,因此,要承擔事故主要責任。轎車駕駛員承擔次要責任。事故類型延伸:不按規定通過交叉路口,不按規定超車、會車、讓車、跟車、轉彎、掉頭、變更車道等。
被動型
典型案例:
(1)拋錨車輛A夜間停在路中間,且沒有任何警示標志,摩托車B行駛到此處撞上A。
(2)拋錨車輛A夜間停在路中間,設立了警示標志,摩托車B行駛到此處撞上A。分析:按照《規則》之規定,在(1)中,A屬于靜止狀態,應屬于被動型行為,但是,因為其未設立警示標志,致使摩托車B難以發現,因此,A仍然承擔事故主要責任;在(2)中,A屬于靜止狀態,且設立了警示標志,事故是因為B觀察不力造成,B承擔主要責任,A承擔次要責任。
事故類型延伸:車輛、行人不按通行規定正常行駛和行走,貨車、拖拉機、機動三輪車、輕便摩托車、自行車違反規定載人,駕乘二輪摩托車不戴安全頭盔等。
缺失型
典型案例:甲酒后駕車正常穿越路口,行人乙違規闖紅燈步行過街,雙方因此發生事故。分析:行人闖紅燈屬于主動型行為,按照《規則》規定應該承擔事故主要責任。酒后駕駛屬于缺失型行為,其承擔責任要根據現場情況劃分。如果當時甲發現后,采取了一切可能的制動及避讓措施,那么,甲承擔次要責任;但如果甲因為酒精作用,根本沒有發現,或者發現后也因為反應遲鈍沒有來得及采取避讓制動措施,那么,甲也應該承擔主要責任。
事故類型延伸:無證駕駛,酒后駕駛,疲勞駕駛,不集中精力駕駛,超速、超載行駛等。
特別規定:《規則》第五條明確規定,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行為導致交通事故的,確定為全部責任。因兩方當事人的過錯行為導致交通事故的,依照下列規則確定當事人責任:當事人在交通事故中有主動型過錯行為的,負主要責任。當事人在交通事故中有被動型過錯行為的,負次要責任。但是靜止狀態的被動型過錯行為難以被對方及時發現的,負主要責任。當事人在交通事故中有缺失型過錯行為,該行為對于應當避免的交通事故未能避免的,負主要責任。難以避免的,負次要責任。兩方當事人均有起主要作用過錯行為的,各負同等責任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相關知識的介紹,對于該方面的責任是有很多的要求,而且需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負責還需要按照法律的規定進行處罰,如果對于該方面知識還有了解,我們會隨時進行解答幫助大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拖欠半年工資還能去勞動局投訴嗎
2020-11-13被害人承諾的法律效力
2020-11-17村里簽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72020年有前科幾年可以消除
2020-11-12對身份不明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偵查羈押期限是多久,如何處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偵查羈押在實踐中的問題
2021-03-08殘障人士繼承房產是否需要監護人
2021-01-20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0-12-23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有什么區別
2021-02-24十級傷殘能要求贍養費嗎
2021-02-27子女的撫養權爭取方法
2020-12-28軍人撫恤金可以定期發放嗎
2021-03-19賣家是否要按約付中介費
2021-02-21一個人可以開房產中介嗎
2021-03-19能否對離退休人員進行勞務派遣
2020-12-18勞動法關于加班規定怎么規定
2021-01-06什么人可以不繳納失業保險費
2020-12-11朋友借車惹糾紛保險費、修車費誰來負擔
2021-03-03保險合同簽定后能換被保險人嗎
2020-11-18保險公司不作為拒賠合理嗎
2020-11-16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是什么意思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