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銀行“內鬼”倒賣
知情人士介紹,每條個人信息被提交給銀行后,要經過支行、分行、信用卡中心等多個環節,經手人員眾多。據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通報,已于2013年被判處有期徒刑的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原職員余某,就曾將掌握的600余份客戶信息出售,其中包括客戶辦卡時留存的工資證明、身份證明。
在上海司法機關近年查獲的買賣客戶信息案件中,工-行、農-行下屬支行員工也曾成為出售資料的源頭。
2、銀行轉手給“合作公司”
一些信息販子透露,有相當部分的信息并非銀行直接泄露,而來自與銀行有合作關系的企業。
記者以辦卡人的身份,走訪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營業部,獲得的標準信用卡申請合同均顯示:個人信息除了被銀行使用,還可能被用于合作企業推銷業務、與聯名商戶共享信息。
比如,中行標準信用卡領用合約規定,持卡人需同意將信息披露給聯名信用卡的聯名服務方、服務合作方,才能申領辦卡;農-行、建-行的標準信用卡合約中,也存在類似條款。在一家國有銀行發行的“攜程聯名信用卡”合同中,銀行明確聲明,要與機票銷售網站共享客戶的基本信息。
此外,不少信用卡申請合同還約定,銀行對這些合作機構只“督促保護信息”,不對這部分信息的安全承擔保密義務。
據**上海分行通報,江蘇銀行上海分行就曾將3.2萬份客戶的個人信用信息透露給第三方理財機構,被責令整改。
3、保密承諾的“例外條款”讓消費者不知情就默許轉讓
據記者了解,現在辦理信用卡的合同基本都是各銀行自己的版本,沒有統一的格式合同。合同中銀行是否要做信息保密承諾以及如何利用客戶信息,目前尚無任何規定。
不少消費者反映,辦卡時填寫的表格密密麻麻,從沒仔細看過每一條條款。
事實上,與保險、超市、網站等合作方“共享個人信息”等字樣往往置于合同不起眼位置。“信用卡申領合同的條款上百條,內容晦澀,而且你想辦信用卡,不管什么條款,就只能簽字同意。”正在上海一家股份制銀行辦卡的王-宇說。
“消費者往往在不知情中就授權將自己的信息轉手,遭泄露信息的消費者如果想追責,這些免責條款反而成了擋箭牌。”
大家可能都不知道,現在有很多網絡平臺都存在著倒賣他人信息的行為,還有一些他人的信息是由銀行人員傳出的,這使我們大家很容易被一些偽裝成銀行機構的詐騙人員騙取錢財。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欠錢的違約了保證人要提前承擔責任嗎
2021-02-28訴前保全不起訴的后果是什么
2020-11-26夫妻婚內借條的法律效力
2021-02-23怎么申請脫離親子關系,有哪些法律途徑
2021-01-05繼承權人喪失繼承權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3在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可以終止呢
2021-02-08非法營運怎么處罰
2020-11-19用人單位如何應對職場性騷擾
2021-01-13退休人員漲工資新政策
2021-02-18解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0-12-22投保人壽保險后輕易退保會有什么后果
2021-01-29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個人購房如何辦理保險,如何簽訂房產保險合同
2021-03-24貨車司機沒有資格證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保險公司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10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2020-11-294S店購買的保險靠譜嗎
2021-02-12保險欺詐包括哪些行為
2021-02-24土地承包合同需要公證嗎
2020-12-25土地流轉方式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