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誣告陷害罪立案的標準是怎樣的
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行為。“捏造”,是指無中生有,虛構犯罪事實,意圖使被誣告者受到錯誤偵查、起訴、審判等。“虛假告發”,是指行為人將捏造的犯罪事實向有關單位進行告發。告發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可以是署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誣告陷害罪在主觀方面必須是故意,具有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故其行為不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利,同時侵犯了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
按照有關規定,行為人涉嫌誣告陷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一是捏造的犯罪事實情節嚴重的;二是誣告陷害的手段惡劣的;三是嚴重影響了司法機關的正常工作的;四是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犯誣告陷害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此罪的,從重處罰。不是有意誣告,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構成犯罪。至于誣陷沒有達到法定年齡或者沒有辨認或控制能力的人犯罪,仍構成誣告陷害罪。雖然司法機關查明真相后不會對這些人科處刑罰,但將他們作為偵查的對象,使他們卷入刑事訴訟,就侵犯了其人身權利。
二、誣告陷害罪如何認定?
(一)本罪與誹謗罪的界限
1、客體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權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譽。
2、主觀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壞他人名譽。
3、客觀行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通常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后者是捏造有損他人名譽的事實,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如果行為人雖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但并不告發,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損害他人名譽,就構成誹謗罪。
(二)本罪與報復陷害罪界限
1、客體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權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權利。
2、對象不同:前者的對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對象是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與舉報人。
3、主體不同:前者是一般主體;后者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4、行為表現不同:前者表現為捏造犯罪事實,作虛假告發;后者表現為濫用職權、假公濟私,進行報復陷害。
5、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是一般報復的目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為了報復陷害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利用職權、捏造犯罪事實,并向有關機關告發的,完全符合誣告陷害罪的特征,應定誣告陷害罪,不定報復陷害罪。
成立誣告陷害罪,也是要求符合規定的立案標準才行,否則的話單純的誣告陷害行為,頂多就是按照違法行為作出處理,并不會上升到刑事犯罪的層面。而在被認定構成本罪之后,沒有造成嚴重后果的情況下,對行為人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是造成了嚴重后果的,則就是在3-10年有期徒刑之間追究刑事責任。
誣告陷害罪立案標準是怎樣的
誣告陷害罪是自訴案件嗎?自訴案件范圍是什么
誣告陷害罪怎么處罰 誣告陷害罪的認定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婚姻找不到人多久才能判
2021-03-06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
2020-12-03發生交通事故該如何認定責任
2020-12-27超過一年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嗎
2021-01-03交通事故認定中止的時效
2020-12-24工傷醫療待遇是什么
2021-02-06學生在學校發生意外班主任有責任嗎
2020-11-18租房的陷阱有哪些,怎樣選擇理想的房屋中介
2021-01-11集體勞動合同備案需要提供什么資料
2021-03-05調崗通知書范文
2020-11-18勞務外包員工解聘補償由誰支付
2021-03-03保險公司對被保險人及承運人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2-10保險合同成立疑難問題研究
2020-11-26重復保險的賠償方式是什么
2021-03-09酒駕出車禍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2-17怎樣確定保險責任與保險事故
2021-01-09自駕游怎么選擇合適的保險
2021-03-02出口產品責任保險的國際法律訴訟環境
2021-02-15荒山土地承包合同有什么內容
2021-01-30土地承包經營權按照什么分配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