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案偵查調查的條件有哪些?
(一)有犯罪事實
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有犯罪事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須是依照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立案應當而且只能對犯罪行為進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為,就不能立案。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的規定,有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就不應立案。
由于立案是追究犯罪的開始,此時所說的有犯罪事實,僅是指發現有某種危害社會而又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發生。至于整個犯罪的過程、犯罪的具體情節、犯罪人是誰等,并不要求在立案時就全部弄清楚。這些問題應當通過立案后的偵查或審理活動來解決。
2.要有一定的事實材料證明犯罪事實確已發生。包括犯罪行為已經實施、正在實施和預備犯罪。
(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指依法應當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犯罪事實,當有犯罪事實發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案。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的規定,雖有犯罪事實發生,但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責任。
二、立案材料的審查步驟和方法
(一)事實審查。審查事實,首先要審查有無事件發生,然后審查已經發生的事件是否屬于犯罪案件。如果屬于犯罪案件,還要審查對行為人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二)證據或證據線索審查。通常的做法有:向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或自首人進行詢問或訊問;向有關的單位或組織調閱與犯罪事實及犯罪嫌疑人有關的證據材料;必要時委托有關單位或組織對某些問題代為調查;對特殊案件在緊急情況下可以采取必要的專門調查措施;對自訴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認真進行審查,認為證據不充分的,告知自訴人提出補充證據,在立案前法院一般不再進行調查。
需要明確的是,立案是有一定條件限制的,并不是公民報案的情況下就一定需要立案偵查,涉及到犯罪事實輕微的,可能通過調解或者行政手段進行處罰的,就不需要立案偵查調查。具體的是否能立案應當由公安機關依據法律規定來認定,當事人應當遵守公安機關的規定處理。
公安局立案偵查的期限是多少天
立案偵查是什么意思
公安立案偵查有期限嗎,什么是立案偵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有用嗎 怎樣申請勞動仲裁
2020-12-05農民土地入股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21信訪復查不受理怎么辦
2020-12-16孩子結婚收的禮金算受賄嗎
2021-01-04事業單位法律顧問聘用合同
2021-01-02車輛與狗碰撞屬交通事故嗎
2020-12-03危險駕駛罪怎么判刑
2021-03-06自助存包丟失商場是否應當賠償
2020-12-04什么情況會引發房屋中介糾紛
2021-01-17土地使用權轉讓稅費怎么算
2020-11-20被刑拘后是否可以直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15肇事司機死亡,可否要求其家屬賠償
2021-01-22定期壽險具體有什么特點
2020-12-03城鄉居民自愿參保的應該怎么做
2020-12-11投保人壽保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2保險指定受益人可以是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10分紅率和儲蓄利率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9法律對交強險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16保險公司懷疑騙保不理賠怎么辦
2020-12-10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為什么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