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總則規定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誰可以申請?
《民法總則》規定,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 ,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二、法律規定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智力發育不成熟或者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礙,不能認清自己的行為后果。如果讓其實施行為,則可能既不利于行為人自身利益的保護,也會損害他人的利益。因此,這種情況下的民事主體實施行為的范圍受到限制,只能親自實施與自己智力、精神狀況相適應的行為,并承擔相應的行為后果。超出自己智力、精神狀況的行為,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
根據我國《民法總則》第十七條至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兩種情況:
1、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
第19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特殊情況:第18條第2款規定“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第22條規定,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成年人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認定與撤銷:
成年人的限制行為能力由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這里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因為未成年任何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不能對自身的行為和財產進行負責,所以國家也是規定了此類人群都要有監護人進行監管和保護,同時也會在法律中寫明監護人的具體責任,如果此類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了違規行為后,相應的監護人也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區別是什么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
民事不予立案的條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5306201710669491
云南長鳴律師事務所
簡介:
畢業于云南師范大學法學專業,通過國家司法考試A證,2015年成為云南長鳴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正常行駛撞死人要負什么責任
2021-01-26買賣不破租賃的適用瑕疵
2021-03-12山地出租合同怎么寫
2020-11-15中秋節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2021-02-05收取支票時需要提防哪些“支票陷阱”
2021-02-23強制傳喚找不到人怎么辦
2021-03-07已婚名下無房無車怎么強制執行
2021-01-17子女贍養父母有哪些應盡義務
2021-01-26超出國家標準的合同條款成立嗎
2021-02-04超市顧客摔傷賠償責任誰來負
2021-01-09房屋產權證明辦理手續是什么
2021-03-01勞動合同變更的條件,變更勞動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勞務工有什么合同
2021-01-30用人單位使用已經辭職的員工參與拍攝的宣傳視頻,是否侵犯個人肖像權
2021-01-30雇主責任險保險合同
2020-12-15二手車買賣遭遇保險“真空地帶”
2021-01-25可以提前移出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嗎
2021-03-23駕駛沒保險的車出事故怎么辦
2021-02-15保險原則具體包括哪些
2021-02-08法律對保險代理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