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劫罪中的脅迫手段包括哪些
“脅迫”一詞,在刑法中亦是非常常見的,涉及到“脅迫”、“威脅”、“強迫”手段的罪名屢見不鮮,如強奸罪、抗稅罪、妨害公務罪、強迫交易罪、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妨害作證罪、強迫賣淫罪等。應當說,從普通用語的角度看,“強迫”一詞的內涵和外延均大于“脅迫”、“威脅”,應指采用一切強制手段使他人屈從,包括采用種種威脅手段。當然,“強迫交易罪”與“強迫賣淫罪”中的“強迫”仍有些許不同。而“脅迫”與“威脅”則含義相同。我們認為,作為規范用語,應該具有同一性,即相同的含義盡量使用相同的詞匯。
因為明確性是法安定性的重要保障,也是國民可預測性的前提。但由于傳統性或習慣性認識,我國刑法條文中同義不同語的現象甚多。關于“脅迫”,國外學者將其含義分為三類:一是廣義范疇,指以使他人產生恐懼心理為目的,以惡害相告的一切行為。惡害的內容、性質以及通告的方法則沒有限制;二是狹義范疇,即限定了惡害內容的脅迫,但不要求達到足以壓制對方反抗的程度;三是最狹義的范疇,即不但限定了惡害內容,而且要求達到壓制對方反抗的程度。我們認為,應當采取上述最狹義范疇的含義。
首先,“脅迫”的內容應當限定為當場可以實現的人身傷害(包括傷害,乃至殺害,可以針對本人,也可以針對與被害人有直接歷害關系的第三人)或造成其他物質損失。若非當場可能實施的人身傷害或物質損害,被害人自然不必恐懼,行為人攫取財物的目的也就無從實現。而名譽損害、揭發隱私、工作中的打擊報復等,這些損害難以當場實現,行為人當場取財的目的也就無法實現。
其次,“脅迫”的形式可以是有形的,即以一定的方式向被害人顯示或發出,可以是語言,可以是動作,也可以是二者兼有。同時,也可以是無形的,既無語言,也無明顯的動作、手勢等,但是由于某些特定的情境而對被害人形成了難以抗拒的精神強制,從而使行為人當場取財。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強奸罪中的脅迫手段主要是采用了一些讓人產生恐懼心理然后來達到目的地,對于這種情況的話,有可能會對對方造成人身損害,甚至是直接殺害,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冷暴力能否要求損害賠償
2021-03-06無權代理合同法律規定
2021-01-31舉報無證駕駛會保密嗎
2021-02-15認繳出資能否質押
2020-12-12支票保付與承兌之區別
2021-01-14格式條款的特征有哪些
2020-11-09中止探望權如何恢復
2020-11-26車輛財產損失民事起訴狀
2020-11-24人死亡后婚姻關系如何解除
2020-11-26一個月未還款賣方能解除分期付款合同嗎
2021-02-24工廠私自解除勞動合同怎么維權
2021-03-13如何充分發揮企業工會的積極作用
2021-02-26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一般調解程序
2020-11-17發生勞動爭議的公司注銷會造成訴訟變化嗎
2021-03-16辭退是開除公職嗎
2021-03-02人壽保險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未到期保險離婚如何分割
2021-02-03投保人支付保險費的一些法律問題
2020-11-08人壽保險應該如何理賠,壽險理賠需要的材料是哪些
2021-02-01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合同的當事人的
2021-03-11保險合同解除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