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透支應怎樣懲處
惡意透支信息卡是信用卡詐騙罪的一種表現形式。對于信用卡詐騙罪量刑標準,我國《刑法》第196條第1款明確規定,“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的,數額較大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犯禁;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5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金或沒收財產”。1996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過的《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5000元以上的為數額較大,5萬元以上的為數額特別巨大,20萬元以上的為數額特別巨大?!渌貏e嚴重情節’是指將所有的詐騙所得的財物全部揮霍,且無力償還的,或者多卡惡意透支的等等。
惡意透支信用卡行為如何認定
透支是指在銀行設立賬戶的客戶在賬戶上已無資金或資金不足的情況下,經過銀行批準,允許客戶以超過其賬上資金的額度支用款項的行為。透支實質上是銀行借錢給客戶。所謂惡意透支,根據《刑法》第196條第二款的規定,是指信用卡的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后仍不歸還的行為。
犯罪性的惡意透支有下列要件構成:
(1)主體要件。僅限于合法持卡人。騙領信用卡人和其他非經申辦程序而基于諸如借用、拾取、收買、盜竊、搶劫等行為持有信用卡的人員,不能成為惡意透支的主體
(2)主觀要件。行為人的主觀罪過形式是故意,包括對規定限額、規定期限的明知和非法占有目的。行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一般基于對其行為的推定,經發卡銀行催收后仍拒不歸還既是行為的一個客觀方面,又是推定非法占有目的的重要依據。推定過程中,要區別具有主觀惡性的拒不歸還與存在合理的客觀因素的不能歸還,前者是主觀不愿,后者是客觀不能。信用卡的透支本身是一種高風險的業務,銀行應充分意識到其風險成本,如果持卡人在透支后,確屬有不可抗力等正當理由客觀上不能歸還的,基于刑法的謙抑性,不應作犯罪處理。司法實踐中,行為人有下列行為,可以認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持卡人巨額透支后攜款逃跑的;透支用于違法、犯罪活動致使透支款項無法歸還的;將透支款項用于揮霍、購買奢侈品,大大超過其實際支付能力的。
(3)客觀要件。犯罪性的惡意透支的客觀方面有兩種表現。一是,超過規定限額透支,經催收不還,此稱為超限額的犯罪性惡意透支。所謂透支限額,是指發卡銀行規定的持卡人可使用的超過其實際存款余額以上的最高限額,包括單筆透支限額和月累計透支限額兩種。超過限額透支的,發卡銀行隨時都可以催收。按照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精神,“不歸還”是指在“收到發卡銀行催收通知之日起3個月內仍不歸還”;如果行為人未經催收自動歸還或者在催收后歸還透支款項的,不以犯罪處理,構成不當透支,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另一是超過規定期限的透支,經催收不還的,此稱為超期限的犯罪性惡意透支。《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準貸記卡透支期限最長為60天,發卡行有的規定為1個月。若透支額雖沒超過限額,但超過上述期限,經發卡行催收后仍未歸還的,構成犯罪。催收后行為人歸還的期限為3個月。如果行為人未經催收自動歸還或者在催收后歸還透支款項的,不以犯罪處理,構成不當透支,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惡意透支應如何懲處”問題進行的解答,惡意透支信息卡是信用卡詐騙罪的一種表現形式。對于信用卡詐騙罪量刑標準,我國刑法第196條第1款明確規定。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履行不能的合同怎么處理
2021-01-25商標所有權與使用權能分離嗎
2020-12-05我國對支票為何不設定保證的規定
2021-03-17支票保付與承兌之區別
2021-01-14勞動合同解除方式
2020-11-20怎么在315網上投訴
2021-02-11脅迫婚姻宣布撤銷時可以請求賠償嗎
2021-03-10上級法院有權審下級法院管轄一審民事案件嗎
2021-01-19公司強行辭退員工應如何處理
2020-11-17非完全民事能力人怎樣行使繼承權
2021-03-14什么情況下能回購房屋呢
2021-01-22勞動服務期的相關規定
2020-11-17可以單獨簽訂試用期合同嗎
2021-01-15學生勸架被劃傷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2-21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的理解
2021-01-25不按標準繳納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03江蘇通州最低職工保險,職工自己需繳多少
2020-12-20商業車險退保能退多少錢
2021-02-11如何定性保險利益
2020-12-03運輸工具保險的主要險種有哪些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