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貪污罪有沒有單位犯罪?
貪污罪沒有單位犯罪,因為貪污罪有特定的犯罪主體。
根據我國新的刑法規定,貪污罪主體的規定有五類:
(1)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2)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3)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4)其他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5)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
單位犯罪,一般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為本單位或本單位全體成員謀取非法利益,由單位的決策機構按照單位的決策程序決定,由直接責任人員具體實施的犯罪。
《刑法》第三十條 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 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一般而言,不以單位犯罪論處只以個人犯罪論處的有以下4種情況:
1.無法人資格的獨資、合伙企業犯罪的;
2.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
3.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后,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
4.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
實踐中,究竟如何來區分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
1、是否為了單位的利益,是否由單位的決策機構決定。單位決策機構產生單位意志,指揮單位行為的實施,任何單位成員在單位業務活動中依據決策機構的決定實施的行為,應視為單位行為。單位犯罪所具有的特定程序性,即符合單位決策程序,是它與自然人盜用單位名義或擅自以單位名義進行的犯罪相區別的重要特征。因而,單位內部成員未經單位決策機構批準、同意或認可而實施的犯罪行為,一般只能認定為自然人犯罪。
同時按照決策機構的決定實施的行為必須為了單位的利益。單位犯罪中,犯罪后的違法所得通常歸單位所有,即因犯罪行為所產生的非法收益,受益對象是本單位或者本單位的多數員工;而自然人犯罪中,犯罪后的違法所得多半為自然人個人所有。如果不是為了單位利益,而是為了謀取個人利益,那么這種情況不應按照單位犯罪處理。比如《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條規定在單位行賄罪中,因行賄取得的違法犯罪所得歸個人所有時,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條關于行賄罪的相關規定定罪處罰。
2、是否是以單位的名義。行為以單位的名義實施是認定單位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所有以單位名義實施的犯罪都是單位犯罪。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規定:“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所以,打著單位的幌子,利用單位名義,為個人謀取利益的不法行為,當然不能認定為單位犯罪。
3、行為是否在單位成員的職務活動范圍內,或者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單位只對其在業務范圍內或與業務相關的活動范圍內的行為負責。如果行為與單位業務沒有任何關系,則不應讓單位承擔刑事責任。當然,單位的行為不拘于在登記機關核準的經營范圍之內,也可以超出登記的經營范圍,只要是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或者說與單位的人格相關,也可以視為是單位的行為。但如果與單位的業務活動并無實質的關聯,則一般不應視為單位行為。
我們都知道貪污罪實際上就是有權力的個人為了自己的私欲而偷偷利用自己的能力來謀取的錢財的行為,所以這個是一種私密且只能是個人所犯的罪行而不可能有單位團伙的存在,所以貪污罪在認定的時候也只會根據具體的個人情節量刑的。
貪污罪能判緩刑嗎
貪污罪最新司法解釋全文
貪污罪的追訴時效是多久,追訴期有多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工作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24公安局賬戶是否可以質押
2020-11-23法定監護與委托監護的關系如何
2021-01-13怎么收集離婚證據
2021-01-05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有效還是無效要如何確認
2021-01-23公款轉賬時間限制嗎
2021-03-02抵押貸款算房貸記錄嗎
2020-12-25無故終止合同責任怎么賠償
2021-01-15在商場內滑倒受傷后怎么辦
2021-01-11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做生意
2020-12-09又一座僅供瞻仰的神龕——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解讀
2020-11-20收取違約金的勞動爭議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31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8如何確定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
2020-11-07自殺保險公司理賠多少
2021-02-12人身保險一年多少錢
2021-01-21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
2021-01-28車著火了保險怎么處理
2021-03-18為什么保險合同會中止
2020-11-25違反最大誠信原則所帶來的保險糾紛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