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的離世,使我失去一位時時刻刻疼我愛我的人。在我悲傷之際家里又出了一樁不愉快的事,那就是我媽媽又與我叔叔發生了爭執。”今年13歲的小葛昨天說:“他們的爭執源于幾年前奶奶的一筆存款。該存款有3萬元,是奶奶為鼓勵我學習,以我的名字存進銀行的。但是,直到奶奶最近去世時,這個存折也沒給我。”小葛向本報咨詢,這筆錢究竟是奶奶的遺產由長輩們繼承,還是奶奶專門贈與他的個人財產?
據了解,雙方爭議的焦點是:小葛的爸爸提出,這筆錢是奶奶活著時給小葛存的,理應歸小葛所有。而小葛的叔叔則認為,奶奶雖然以小葛的名義存了錢,但存折一直沒給小葛,由于小葛還未成年,等于錢一直還在奶奶手里,所以此款應按遺產處理。
記者就此采訪了孫律師。孫律師認為,奶奶生前將3萬元作為獎勵,以孫子小葛的名義存進銀行,這樣小葛就與奶奶之間形成了一個贈與合同。如果沒有其它證據證明這筆錢并非奶奶贈給小葛本人,那么,這筆錢應當屬于小葛,而非遺產。從目前狀況看,還沒有上述情況出現。
因此,小葛的叔叔和爸爸都無權繼承這筆存款。
所謂贈與合同,是指贈與人把自己的財產無償地送給受贈人,受贈人同意接受的合同。其特點是,該合同屬雙方行為,即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果贈與人有贈與的表示,但受贈人并沒有接受的意思,則合同仍不能成立,故與饋贈這種單方行為不同。該合同還是一種諾成行為,即在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時即告成立,不必等待交付贈與物。
同時,贈與還是一種無償行為,即原則上受贈人并不因贈與合同而承擔義務。
從以上法律特征看,雖然奶奶生前并未將存折交付給小葛,但贈與合同屬于諾成合同,從雙方達成意思一致并實施就已經生效。所以,存款所有權屬于誰,不能看存折在誰的手上,而應看存折上的名字是誰。
這就是說,奶奶以小葛的名字存入3萬元,贈與便完成。雖然小葛沒拿到存折,不能隨意支取這些錢,但小葛已實實在在成了這筆存款的所有權人。
孫律師說,小葛作為初中學生,尚未成年,依法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但根據法律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為由主張無效。因此,這筆存款是屬于小葛的,其父親和叔叔無權將其作為奶奶的遺產進行分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冊資本可以動用嗎
2020-11-25廣東省精神損害賠償范圍是怎樣的
2021-02-09電話辱罵他人怎么處理
2021-02-27《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2020-11-29如何書寫遺囑
2021-01-09離婚證據如何收集
2020-12-02婚內協議書需要公證嗎
2021-03-05私下賠償協議不履行怎么辦
2021-02-02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如何辦理,辦理該證應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5用人單位單方面變更工作崗位如何賠償
2020-12-08北京工資超過多少扣個人所得稅
2020-12-08關于終身人壽險的相關知識
2020-11-11保險公司中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包括哪些
2021-01-30怎樣簽訂房地產保險合同
2021-03-08未盡提示、說明義務被罰,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履行方式是什么
2020-11-18淺談對保險合同中重大事項的理解
2020-12-06車險理賠流程是什么
2021-02-01車輛被毀,保險公司按保險金額賠償
2021-02-09保險業內涉及非法集資的應該怎樣處理
2020-12-10怎么才能讓自己順利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