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訊逼供罪的犯罪構成
1、客體
我國法律嚴格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即使是被懷疑或者被指控犯有罪行而受審的人,其人身權利也不允許受到非法侵犯。刑訊逼供會造成受審人的肉體傷害和精神損害,因此,直接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權利;而按照刑訊逼供所取得的口供定案,又往往會造成冤假錯案的發生,因此,刑訊逼供妨害了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破壞了社會主義法制,損害了司法機關的威信。故而刑訊逼供罪侵犯的是復雜客體,既包括公民的人身權利,又包括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
2、客觀方面
本罪在客觀上表現為行為人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變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為。首先,刑訊逼供的對象是偵查過程中的犯罪嫌疑人和起訴、審判過程中的刑事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為實際上是否構成犯罪,對刑訊逼供罪的成立沒有影響。其次,刑訊逼供的方法必須是使用肉刑或者變相肉刑。所謂肉刑,是指對被害人的肉體施行暴力,如吊打、捆綁、毆打以及其他折磨人的肉體的方法。所謂變相肉刑,是指對被害人使用非暴力的摧殘和折磨,如凍、餓、烤、曬等。無論是使用肉刑還是變相肉刑,均可成立本罪。再次,必須有逼供行為,即逼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行為人所期待的口供。如果行為人采用誘供、指供的方式獲取口供,但是沒有使用肉刑或者變相肉刑,則不構成刑訊逼供罪,只能視其為錯誤的審訊方法。
3、主體
本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只能是司法工作人員。根據刑法第94條之規定,司法工作人員是指有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責的人員。刑訊逼供是特定行為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利用職權進行的一種犯罪活動,因而本罪的主體只能是有權辦理刑事案件的司法人員。
4、主觀方面
本罪在主觀上只能是故意,并且具有逼取口供的目的。至于行為人是否得到供述,得到的供述是否符合事實,均不影響本罪的成立。但行為人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變相肉刑不是為了逼取口供,而是出于其他目的,則不構成本罪。司法實踐中有人主張,犯罪動機如果“為公”(比如為了迅速結案),就不應以犯罪論處;犯罪動機如果“為私”(比如為了挾嫌報復),才應以犯罪論處。筆者認為這種觀點不妥,因為不管為公還是為私,刑訊逼供的行為都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利,具有社會危害性。也就是說犯罪動機不影響本罪的成立,不同動機只能影響量刑,不能影響定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自己的房子倒了砸死人怎么辦
2021-02-12行政執法的主要類型包括什么
2020-11-17購入固定資產是否交納印花稅
2020-11-08專利轉讓過程中合同須約定的事項有哪些
2021-02-25交通事故怎么申請財產保全
2021-02-18店鋪租賃合同沒到期解約怎么賠償
2020-12-14離婚答辯狀主要針對哪些答辯
2020-12-01傷殘鑒定費用是由誰支付
2020-11-19什么是繼承法?
2021-01-14受賄刑事申訴狀模板
2021-01-28競業限制的補償金包含在在職工資里是否違法
2020-11-21用人單位使用已經辭職的員工參與拍攝的宣傳視頻,是否侵犯個人肖像權
2021-01-30企業退休養老金相關規定是什么
2020-11-09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的兩大基本原則
2021-03-19保險合同變更必須采用的口頭的形式嗎
2020-12-25被保險人的直接解除權行使條件有哪些
2021-02-27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1-02-10一起保險合同糾紛的評析
2020-11-10主險和附加險保險合同是否成立
2020-11-30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是否受理決定的期限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