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扎針灸扎死人,無資質屬非法行醫嗎
屬于非法行醫。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條規定,非法行醫罪,是指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擅自從事醫療活動,情節嚴重的行為。對于本罪的理解和認定,司法實踐中存在諸多爭議。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單處罰金;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造成就診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非法行醫構成要件
(一)客體要件
非法行醫罪所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醫療機構的管理制度及公眾的生命健康安全。為了規范中國醫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行為,保障公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國家制定了一系列醫療衛生管理制度,以保障和促進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非法行醫不僅擾亂了業已建立的良好的醫療衛生管理秩序,而且往往由于非法行醫者不具備執業的基本條件,醫療服務質量差,同時也侵犯了就診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客觀要件
首先,必須有擅自從事醫療活動的行為。醫療活動主要是指診斷和治療,即通過各種檢查對疾病作出診斷,借用藥物、器械和手術等方法消除疾病、緩解病情、減輕痛苦、延長生命、改善病理或生理狀況的活動。擅自從事醫療活動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利用巫術、封建迷信行醫。行為人大多不懂醫術,有些略微懂一點醫學常識,主要是憑燒香、念經、看手相以及各種封建迷信方式愚弄就診人。
(2)利用氣功行醫。氣功對某些疾病有一定的療效,但有些人根本不懂氣功,卻號稱自己的氣功如何了得,掛牌行醫,騙取錢財。
(3)利用現代儀器進行非法醫療活動。如利用電腦為人診斷病情,開具處方。
(4)非醫療機構超越服務范圍進行醫療活動。如一些不具備外科整形手術資格的美容醫院,擅自開展醫學整容活動。
(5)具備一定醫學知識的人擅自開辦診所,進行醫療活動。這類人員一般經過一定的醫療培訓,有些已經行醫多年,有些甚至曾經在合法的醫療機構依法進行過醫療活動,但在其擅自開辦診所期間沒有醫師執業證或其所開辦的診所沒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6)利用非法行醫的手段推銷產品。如有些廠家雇傭沒有醫師執業證的人在公共場合以醫生的身份向人介紹產品,并為人診斷病情,開具處方,推薦患者使用該廠家的產品。
其次,擅自從事醫療活動的行為,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中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條第一款所規定的“情節嚴重”屬于定罪情節,而非單純的量刑情節。但在在刑法條文中并沒有明確規定哪些行為屬“情節嚴重”的行為,這給司法實踐帶來一定的困難,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行醫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8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46次會議通過,根據2016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03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修改〈關于審理非法行醫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修正)對于定罪和“情節嚴重”的情況做了解釋:
第二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造成就診人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
(二)造成甲類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有傳播、流行危險的;
(三)使用假藥、劣藥或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衛生材料、醫療器械,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
(四)非法行醫被衛生行政部門行政處罰兩次以后,再次非法行醫的;
(五)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這是在立法上的一大進步,具體還可以參照《執業醫師法》并結合司法實踐。
(三)主體要件
(1)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醫師資格從事醫療活動的;
(2)被依法吊銷醫師執業證書期間從事醫療活動的;
(3)未取得鄉村醫生執業證書,從事鄉村醫療活動的;
(4)家庭接生員實施家庭接生以外的醫療行為的。
該罪的主體,即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包括中國人、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單位不構成該罪。必須是已經取得執業醫師證,并在已經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內,按照醫師本人的注冊執業范圍、地點、類別以及醫療機構的核準登記科目范圍行醫才屬已經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執業醫師法》對執業醫師證的取得作了明確規定:該法生效后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必須通過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并經申請獲得執業醫師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職稱;該法生效之前,取得醫學專業技術職稱和醫學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由所在機構報請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獲得相應的醫師資格。對于開辦醫療機構,根據國務院《醫療機構管理條理》和衛生部《醫療機構管理條理實施細則》的規定,還需要經過所在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考核審查,發給執業執照或者注冊登記。因此,辦案人員在辦理此類案件時,既要注意其本人是否有《醫師執業證》及其執業的范圍,還要注意其本人所在的醫療機構是否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及其核準的診療科目是否相當,否則,就有可能成為非法行醫的主體。
這是因為,醫師如果超出其注冊的執業范圍行醫(緊急特殊情況下除外)就存在相關醫療知識與技能的嚴重缺陷,如一個牙醫去做腦外手術,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而超出醫療機構核準的診療科目,則意味著,該醫療機構沒有相關科目的診救治人員、設施、設備,這就無法保證就診人員的生命安全。如只有皮膚科科目的醫療機構去做心臟手術,因不具備相應的診救治人員、設施、設備不僅手術無法保證安全,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根本無法對患者實施救治而損害患者生命健康,這是執法辦案人員必須注意的問題。
這里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中國《執業醫師法》[2]?對醫生執業的地域沒有明確規定,但有些地區對醫療機構的設置申請又有特殊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執業醫師的范圍。
另外,對于已經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或執業醫師,因超出核準的業務范圍從事醫療活動而造成嚴重后果,以醫療事故罪處理,因為行為人具有行醫資格,符合醫療事故罪的主體要求;另一種認為應以非法行醫罪處理,因為,盡管該醫生在核準登記的范圍內具有行醫資格,但超越范圍行醫,與其他人員非法行醫沒有本質區別:行為人雖然取得了醫師資格,但故意超越職權和能力范圍,從事醫療活動,主觀上的過錯表現為故意而非過失,這與醫療事故罪的構成要件之一,主觀上表現為過失是有嚴格區別的。
(四)主觀要件
非法行醫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行為人對病人傷亡結果存在間接故意的罪過而不是業務過失的罪過。因為,在認識因素上,行為人既對自己缺乏行醫技能和控制病情發展的能力是明知的,又對病人在得不到有效及時治療時會傷殘直至死亡是明知的,所以不是疏忽大意的過失;在意志因素上,對病人的傷殘、死亡采取了漠然視之,聽之任之的放縱態度。非法行醫罪的主觀方面具有行為故意,而不是犯罪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不具備行醫資格,仍然從事醫療活動。但行為人對造成就診人死亡、身體健康受損的后果,則可能是過失,也可能是間接故意,即其應當預見非法行醫行為有可能造成就診人死亡、傷害的嚴重后果,因為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或者已經預見到可能發生上述后果而放任危害結果發生。
犯罪構成要件主觀特征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犯罪目的。非法行醫罪并不以牟利為要件。
非法行醫違法犯罪行為嚴重擾亂了國家醫務管理制度,對就診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權造成嚴重威脅,造成嚴重后果的,將受到法律嚴懲。律霸小編同時提醒患者,應珍惜生命,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就診,以確保自己的人身生命安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租賃合同存續期間承租人死亡怎么辦
2021-02-03著作權訴訟時效改為三年了嗎
2021-02-11協議離婚后再分婚前財產要依據雙方協議約定嗎
2021-03-13父親被判刑可以申請變更撫養權嗎
2020-12-19五一勞動節幾天三薪
2020-12-19延長假期加班企業如何發放加班費
2021-01-08拖欠工資是否適用仲裁時效
2021-03-02員工工傷身亡家屬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嗎
2021-02-15提前半個月辭職合法嗎
2021-03-10如何判定壽險保單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共有的保險該如何分
2021-01-08買兩份意外險,賠付是不是兩份都分別賠付
2021-01-15人身意外險理賠流程是什么
2021-03-12飛機延誤四小時賠償
2021-03-24房屋財產險需要的資料有哪些
2021-02-08如何認定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
2020-11-14哪些原因會導致人身保險合同終止
2021-02-04修理廠內倒車撞人是道路交通事故還是人身傷害事故?
2020-12-03保險單遺失對理賠有影響嗎
2021-03-04管理保險代理人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6購買旅游意外傷害保險警惕四誤區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