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存在哪些犯罪現象
一、上傳暴恐照片
近年來,我國時有發生與宗教極端犯罪活動有關的暴力恐怖案件,對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民族團結以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危害。如:艾某某煽動民族仇恨案中,其使用手機登錄個人賬號,發布涉恐境外“東突”組織國旗等圖片并進行傳播,后因涉嫌煽動民族仇恨罪被批準逮捕。
對于此類信息,建議不要轉載或者妄加評論。
二、發布假廣告或賣假貨
很多消費者選擇通過網絡代購渠道購買產品,社交平臺也成為售假新陣地。如:劉某通過在“朋友圈”中曬泰國減肥藥及減肥效果照片的方式進行宣傳,并使用聊天的形式向買家進行兜售。經查,其所售減肥藥因“未經批準而生產”而被認定為假藥。后劉某因涉嫌銷售假藥罪被批準逮捕。
微商在發布自己產品廣告時,務必要按照產品的真實情況全面詳細真實地介紹產品的功能。如有夸大其詞或者賣假產品等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情節嚴重的,就很有可能涉嫌犯罪。
三、不懷好意交朋友
犯罪分子通過以社交軟件方式加被害人為好友并與其聊天,這便為其約見被害人并實施犯罪行為提供了方便。如:渠某通過一次朋友聚會認識了小婷(化名)并加為好友,經過幾次聊天后約她吃飯。在小婷醉酒失去意識后,趁機將其背包拿走。后小婷酒醒后報案。最終,渠某被抓獲歸案。
四、虛構身份行詐騙
犯罪嫌疑人通過社交平臺定向搜索,偽裝成“高富帥”、“白富美”加入高收入聊天群,通過聊天、查看個人相冊等方式,鎖定作案目標并與之建立聯系,在獲取對方信任后實施詐騙。如:王某虛構有海外留學經歷、高爾夫球愛好者的身份,通過手機社交軟件加入一個高爾夫愛好者群,與被害人結識并聊天交友,虛構急需還房貸、人在國外等情節,騙取被害人18.65萬元。
相關法律:
第十三條【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朋友圈存在哪些犯罪現象”問題進行的解答,了解更多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上采用別人的文章是侵權嗎
2020-12-05貸款保證擔保中的法律風險
2020-12-31可作為遺產繼承的財產有哪些
2021-03-13繼承人死亡其子女能代替繼承遺產嗎
2020-12-27企業破產車輛能過戶嗎
2020-12-08關于承租權轉讓
2021-03-02勞動報酬規定是怎樣的
2020-12-26保險公司中需要罰款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12理財保險公司破產了怎么辦
2021-03-15家庭財產保險條款
2020-12-02保險公司合同變更 第三者責任險賠付
2020-11-30張某訴某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3-16車險理賠時投保人有哪些義務
2021-03-02從保險代理人處買到不存在的保險
2020-11-25保險法律法規有哪些,如何實施
2021-02-16常見的保險事故專業術語有哪些
2021-02-13僑眷可以在國內購買保險嗎
2021-02-03郭律師提醒2012年7月1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2020-11-25保險中追溯期的概念是什么
2020-11-22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