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于行賄罪的主體是什么?
本罪的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即行為人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本罪在犯罪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行賄人對于自己行賄行為的目的、性質都十分清楚,但為了謀取私利而仍然為之的故意行為。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和公職人員的職務行為的不可收買性。犯罪對象是公務人員個人。
二、行賄罪具有如下特征:
1.行賄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工作人員公務行為的廉潔性。
2.行賄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行為。與受賄的形式相對應,行賄也分為兩種情形:一是行為人主動給予受賄人以財物。在這種情況下,無論行為人意圖謀取的正當利益是否實現,均不影響行賄罪的成立。二是行為人因國家工作人員索要而被動給予其財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行為人是因被國家工作人員勒索而被迫交付財物,只有在行為人獲得不正當利益的情況下,才能構成行賄罪。如果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是行賄。此外,根據刑法第389條第2款之規定,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也應以行賄論處。這種特殊行賄行為,理論上也稱為經濟行賄罪。
3.行賄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成為行賄罪的主體。
4.行賄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并且具有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犯罪目的。根據1999年3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制發的通知,“謀取不正當利益”,是指謀取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國務院各部門規章規定的利益,以及要求國家工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提供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國務院各部門規章規定的幫助或方便條件。根據這一規定,“不正當利益”應當包括兩個方面:
(1)非法利益。即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國務院各部門規章規定的利益。
(2)要求他人或者單位提供違法的幫助或者方便條件索取得的利益。
以上就是行賄罪的犯罪事實構成情況,對于相關情況的處理和認定,應當基于實際的犯罪事實而定,特別是對于不同的情況的處理上,還需要由司法機關調查取證后,根據掌握的相關證據來處理,如果對相關情況的認定不清楚的,可以咨詢司法機關處理。
個人行賄罪的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關于行賄罪的最新司法解釋規定
最新商業行賄罪量刑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后買房登記在一方名下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2-21土地使用權是否屬于他物權
2021-03-20法院可以封失業金賬戶嗎
2021-02-03在商場受傷了十級傷殘怎么辦
2021-02-08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的支付標準是什么
2020-11-15人事外包協議
2020-12-12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怎么補償
2021-02-13涉及到勞動爭議的檔案保存期限為幾年
2020-12-19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有哪些區別
2021-01-29人壽保險受益人怎樣指定
2020-11-24平安意外險理賠時間需要多久
2020-12-12怎樣解決保險公司實際償付能力低于規定標準的問題
2021-03-14保險免責條款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2交通事故保險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探討
2020-11-28淺析道路交通事故中保險公司應承擔的責任
2021-02-26保險公司銷售健康保險產品可搭售其他產品嗎
2021-03-21車禍賠償后訴保險公司要求理賠嗎
2021-01-10企業固定資產保險賠償如何計算
2021-03-20醉酒致傷亡不算工傷嗎
2020-11-08保險法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二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