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存在于哪些犯罪中?
犯罪預備、未遂和中止不可能存在于間接故意或過失犯罪中,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
1.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預備的目的,是為了順利地進行犯罪活動,實現犯罪意圖,體現了預備犯的主觀惡性,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主觀依據。
2.行為人已經為實施犯罪進行了準備活動。這種準備活動在法律上主要規定為兩種情況:
一是為實施犯罪準備工具和物品的行為。準備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殺傷、威脅被害人的各類兇器物品;用以偽造貨幣、票證、文印的各類器具材料;用以掩護犯罪活動、排除障礙物、銷毀罪證的各類工具物品等。準備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裝、購買、借用、騙取、竊取等。
二是為達到犯罪目的創造條件的行為,主要指準備工具以外的其他創造條件的行為。如為實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現場、選擇犯罪時機、探聽被害人行蹤、演習犯罪手段和技巧、擬定犯罪實施計劃、尋找犯罪同伙等等。
從準備工具、制造條件對實施犯罪所起的作用來看,都是著手實施犯罪之前,準備犯罪的行為,都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客觀依據。如果行為人僅僅將犯罪意圖表露出來,而未進行犯罪的準備活動,那就不是犯罪預備。
根據刑法的規定,對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在一般情況下,由于預備犯僅僅處于犯罪的預備階段,還沒有著手實施犯罪,也沒有造成實際的社會危害結果,其社會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因此,在對預備犯的處罰上可以輕于既遂犯,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但對于個別預備犯情節特別惡劣、主觀惡性嚴重、危險性大的,也可以不予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于預備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則可以依據刑法的規定,免除處罰。
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都是在犯罪實施期間,或者是犯罪犯罪實施之后進行有效的阻止才會進行產生,所以間接犯罪和過失犯罪是不存在相關的行為。一般犯罪中止是可以免除處罰,犯罪預備未遂會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從輕處罰。
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區別
犯罪未遂的量刑是怎樣的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條件是什么
2021-03-01日租房怎么做才合法
2021-01-18父母去世留有沒有遺囑的房產怎么繼承
2021-02-05夫妻共同債務是承擔連帶責任嗎
2021-03-23異地結婚需準備哪些材料
2021-03-20加工承攬合同糾紛被告方如何應訴
2021-01-01胎兒夭折遺產該如何繼承
2020-12-29電梯事故找誰賠付
2021-02-14勞動糾紛官司期間可以計算利息嗎
2020-11-26承擔產品責任有哪些主要方式
2021-02-17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特點
2021-02-27保險合同訂立程序的特征
2020-12-04被保險人家屬在不在保險所指“第三者”范疇內呢
2020-11-20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改造
2021-01-20妻子代簽的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2-12保險抗辯權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2怎樣查詢企業交保險的信息
2020-11-13哪些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賠
2021-02-27保險代理人可以全權代理保險人嗎
2021-02-09如何認定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效力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