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家賠償屬于權利救濟中的一種嗎?
不屬于,國家賠償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因行使職權給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人身權或財產權造成損害,依法應給予的賠償。國家賠償由侵權的國家機關履行賠償義務。所以國家賠償不屬于國家規定的救濟途,只是某些政府工作人員的錯誤,給公民造成一些傷害,國家給予的精神和物質彌補。
國家賠償,又稱國家侵權損害賠償,是由國家對于行使公權利的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后果承擔賠償責任的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于1994年5月1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根據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決定》修正。該法第2條規定: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有本法規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本法規定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依照本法及時履行賠償義務。
二、我國法律規定的救濟途徑
(一)法律救濟
所謂法律救濟,是指依據法律方式或者類法律方式對當事者受到損害的權利進行救濟。筆者以為,法律救濟方法主要包括司法救濟、仲裁救濟和行政司法救濟。
(二)司法救濟
司法救濟,又被稱為司法機關的救濟或者訴訟救濟,指的是人民法院在權利人權利受到侵害而依法提起訴訟后依其職權按照一定的程序對權利人的權利進行補救。司法救濟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第一,救濟范圍具有廣泛性;第二,救濟方式具有受動性;第三,程序具有法定性;第四,結果具有強制性;第五,效力具有終局性。正是因為司法救濟具有以上特點,所以我們將司法救濟作為現代社會最重要、最正式的權利救濟方式,發揮著社會減壓閥與平衡器的作用。司法機關依靠一系列公正且嚴謹的程序以及法官的人格魅力和職業專長,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其中立性、客觀性和公正性,這是包括行政機關在內的其他機關所難以比擬的。也正是這樣的原因,司法救濟被稱為權利保障的最后一道屏障,構成現代權利救濟體系的一個重要支柱。司法救濟是法律救濟的核心。這里需要指出的一點就是,在現代社會,司法僅僅是實現權利救濟的渠道之一,在大力弘揚法治建設的今天,我們不能片面地把一切糾紛和社會矛盾都納入法律渠道來解決,這樣是對法治的膚淺理解。即便是在西方發達國家,也是主張通過社會自治能力的強化來解決各自糾紛,從而使司法機關可以專門解決其他渠道解決不了,需要提交司法程序的問題。總之,司法為核心并不意味著一切糾紛都要由法院解決,也不意味著提交法院解決就一定是處理糾紛的最佳方式,而且也沒有必要讓法院來擔負這個職責。
(三)仲裁救濟
仲裁救濟是法院外提供的一種救濟方法,其意是指根據當事人之間的合意即仲裁契約,把基于一定的法律關系而發生或將來可能發生的糾紛的處理,委托給法院以外的第三方進行裁決。這種救濟方法歷史悠久,民商事仲裁淵源于原始社會氏族部落首長對內部糾紛的居中公斷,其作為一項制度最早為政治國家所接受是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依據《牛津法律大辭典》記載,早在古希臘,仲裁就很盛行,很多城邦國家都設有公共仲裁人。在雅典,人們經常任命私人仲裁員根據公平原則解決爭議,以減輕法院的壓力。歷史發展到今天,這種救濟方法被保存下來。在西方的工業化社會,法庭外的救濟方式遠比人們所認識到的為經常。一般來說,大型企業對于它們之間或它們與公共權力機關的爭議,只有當不能自行解決時,才將其提交法院系統。所涉及的經濟利益越大,經過仲裁解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與訴訟相比,仲裁的功能特點在于程序簡便、結案較快、費用低廉、不具備行政特色、能獨立公正和迅速地解決爭議,給予當事人充分的自治權;同時具有客觀性、靈活性、保密性、終局性和裁決易于得到執行等特點。而且,隨著人們權利意識的提高,人們對救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渴望救濟的獲得更加高效率、低費用及意思自治。總之,仲裁是在審判之外發展起來的又一條權利救濟途徑,一方面它可以彌補訴訟的弊端,與之形成互補,另一方面又與訴訟展開競爭,互相牽制。這對于減輕法院的辦案壓力,提高辦案效率,克服地方保護主義都是不無裨益的。
(三)行政司法救濟
行政司法救濟是指行政機關作為救濟主體為權利人提供的法律救濟方式。從現代法制的發展來看,行政司法救濟的產生和存在的基礎是近現代社會行政管理對象的復雜化而需要貫徹司法程序的公正性所致。行政管理對象的復雜性不僅僅指糾紛在數量上的增多,而且糾紛在性質上的專業性和技術性也越來越強。如果把這類糾紛直接訴諸于法院,會產生兩大問題,一是增添“訟累”,二是不利于簡便、及時、有效地解決糾紛。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就需要由具有一定法律知識、具有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行政管理經驗的人員組成專門機構,不同程度地參照司法的程序化要求并體現行政效率的原則,從而保證提供公正、合法、效率的救濟。同時,這種救濟方法與司法救濟適當銜接,保證了辦案的質量和法律效力。行政司法這種特定的權利救濟機制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現代市場經濟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和政府對經濟間接干預的重要手段。其中,以英國和美國的行政裁判制度最為典型,一般所通行的是行政復議制度和行政裁決制度,所裁處的對象既包括行政糾紛又包括民事糾紛,且更注意采用司法程序和尊重當事人的權利。相類似的,我國的行政司法救濟也主要包括行政復議和行政裁決兩種形式。
很多侵權行為如果還有可以救濟的途徑的話,那在還沒有實施之前就并不會造成實際侵權的后果了。這和國家賠償很明顯是不一樣的,國家賠償意味著造成的一些侵權后果已經產生了實際的影響,并且很有可能是無法挽回的了。所以國家賠償不屬于權利救濟,應該是對國家權力的一種反思和約束。
超期羈押國家賠償標準
最新國家賠償法司法解釋全文
冤假錯案如何申請國家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鋪買賣中買家與賣家分別交多少稅
2020-12-08債務人能否以法院對夫妻債務的處理結果對抗債權人
2020-12-28婚姻存續期間房屋所有權歸誰所有
2021-02-12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手續
2020-11-09降薪是否需要變更合同
2021-02-22保險公司的拒保問題有什么原因
2021-01-14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25對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的禁止行為有哪些規定
2020-12-31怎樣選擇保險代理人
2021-03-09什么是保險經紀人
2021-03-14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加強保險公估機構管理的通知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0-11-18保險利益原則在保險合同適用中的差異性
2021-01-28土地承包經營權分類有哪些
2021-01-17經營土地承包權的性質是如何的
2021-01-10村委會可以簽訂土地轉讓協議嗎
2021-02-25征收集體土地審批程序以及要求
2020-12-14四荒土地轉包年限是多少年
2020-11-23新農村建設拆遷的主體是誰
2021-01-03拆遷安置房如何買賣
2021-03-10城市私有房屋被拆遷如何要求拆遷人補償、安置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