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家賠償時效中止的條件是什么?
我國《國家賠償法》第32條第2款規定:“賠償請求人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后6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賠償請求時效期間繼續計算。”這一規定與《民法通則》的規定完全一致。其要點有三:
1、必須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后6個月內,即只有時效期間已經過1年6個月之后,出現法定中止事由,才能形成時效中止。
2、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后6個月內出現的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必須達到使賠償請求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程度。不可抗力,一般指地震、水災、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在當時條件下,請求人無法預測、抗拒、控制和避免。其他障礙,指請求人突發疾病、意外傷害等造成神志不清至不能行使請求權之程度。
3、造成時效中止的原因消除之日,時效期間應繼續計算,中止前的1年6個月仍應計算在內。
與時效的中止相關聯的,還有時效的中斷和時效的延長兩種情況。時效的中斷,指時效期間進行中,因出現某種法定事由致使以前經過的時效期間無效,該事由消失后,時效期間重新起算。該法定事由有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這些法定事由與國家賠償中的事由不甚一致,因之國家賠償法未規定時效的中斷。但時效的延長則與此不同。時效的延長,是指請求權人在時效期間未行使請求權,也無法定時效中止事由,但經審查認為其不行使請求權有正當理由,根據具體情況對時效期限予以適當延長。
二、如何申請國家賠償?
1、首先,提起國家賠償的請求人為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繼承人和其他有扶養關系的親屬有權要求賠償。
2、要求賠償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義務機關為在自身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給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造成損害的行政機關以及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機關。行政賠償也可以在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時一并提出。
3、要求賠償應當遞交申請書。申請書應當載明受害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具體的要求、事實根據和理由;申請的年、月、日。
4、賠償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給予賠償;逾期不賠償,或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行政賠償的請求人可自期間屆滿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刑事賠償的請求人可自期間屆滿之日起30日內向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復議機關應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對復議決定不服,在收到決定之日起30日內,或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自期間屆滿之日起30日內,請求人可以向復議機關所在地同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國家賠償是近些年才興起的一個申請司法賠償的做法,主要的目的在于對前期國家的司法行為以相關案件進行誤判或者不合理的判決對當事人利益造成了嚴重損害而進行的國家賠償,需要注意的是,申請國家賠償是沒有時間限止的,但申請后可以因為一些特殊情況或者原因終止。
冤案國家賠償標準是什么?
司法拘留國家賠償金額是如何計算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全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王 堅 律師,中華律師協會會員,嘉興職業技術學院聘用講師,執業于浙江合德律師事務所。早年畢業于云南大學,以優異的專業成績獲得法學、金融學雙學位,王堅律師經過全面系統法律理論和律師職業培訓,理論功底扎實。實踐中,具備全面系統的法律專業知識,熟悉訴訟、仲裁等法律程序,執業五年以來,先后辦理四百多件各類民商事、刑事案件,積累了豐富的實踐辦案經驗。擅長領域:保險、銀行、證券、物流、建筑工程、商品房糾紛,以及刑事辯護、交通事故等人身損害糾紛、各類經濟合同糾紛,曾辦理過多項涉及公司的非訴案件,擔任多家企業常年法律顧問。勤勉盡責,誠實守信,為您提供優質高效的專業法律服務。
臨時工是否能確定工傷
2020-12-18合同債權的訴訟時效問題
2020-11-25行政案件訴訟時效
2021-03-12違章收到信息多長時間處理
2020-12-29軍人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0-11-26入贅者對岳父母是否有贍養義務
2020-12-13單方面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0對事故認定書不服但又過了復核日期怎么辦
2021-02-04承包關系算雇傭關系嗎
2021-02-12集資房屬于什么房產性質
2020-12-31福利房和集資房有什么不同
2021-03-08當事人在房地產糾紛訴訟中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1-25雇傭關系工傷賠償
2021-01-15勞動法規定試用期一般是幾個月
2021-01-30未取得駕照簽訂機動車意外險合同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5保險公司應履行告知義務是什么
2021-03-23拼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以營運性運輸拒賠說得通嗎
2021-02-13服刑人員能買保險嗎
2021-01-26保險公司墊付搶救費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9保險公估及保險公估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