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規定,故意殺人罪屬于結果犯嗎
故意殺人,這種行為本身就構成犯罪,是行為犯,而不是結果犯。
行為犯與結果犯的區分標準并不統一,在國外刑法理論上存在不同觀點。我國刑法理論通常是在討論犯罪既遂的標準時說明行為犯與結果犯的區分。一般認為:“行為犯,是指只要實施刑法分則規定的某種危害行為就構成既遂的犯罪。結果犯,是指不僅實施犯罪構成客觀要件的行為,而且必須發生法定的危害結果,才構成既遂的犯罪。與行為犯的不同之處在于,它以發生一定的危害結果作為犯罪構成的要件。
根據犯罪的本質,行為犯也必須具有侵犯法益的性質,否則不可能構成犯罪。但如果認為行為犯是只需要實施一定行為就成立的犯罪,則可能意味著不需要法益侵害與危險。這會導致將沒有侵犯法益的行為認定為犯罪,從而不當擴大處罰范圍。界定行為犯與結果犯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根據人們已經確定的行為犯、結果犯的具體范圍.論定其區分標準;二是重新確定行為犯與結果犯的標準與范圍。如果做出第一種選擇,則意味著哪些犯罪屬于行為犯、哪些犯罪屬于結果犯已經被固定化,如非法侵入住宅罪、偽證罪屬于行為犯,故意殺人罪、盜竊罪等屬于結果犯,因此,只能根據這種已經固定化的分類明確其分類標準。如果是這樣,前述第二種觀點所提出的分類標準具有合理性。即行為犯是行為與結果同時發生的犯罪,因果關系便不成其為問題;結果犯則是行為與結果之間具有時間間隔的犯罪,需要認定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果做出第二種選擇,則意味著否定已經固定化了的行為犯與結果犯的分類,完全重新確立其分類標準與范圍。如果是這樣,我們傾向于以犯罪的成立(而非既遂)是否需要發生結果為標準。即發生結果才構成犯罪的,是結果犯,如過失致人死亡罪、濫用職權罪等,這種結果犯只有是否成立的問題,而不可能存在犯罪既遂、未遂、中止與預備之分;沒有發生結果也構成犯罪的,就是行為犯,如故意殺人罪、搶劫罪,這種行為犯則存在犯罪既遂、未遂、中止與預備之分。根據這種標準所分出的行為犯,雖然不以發生侵害結果為必要,但也必須威脅了法益。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故意殺人罪是否屬于結果犯的相關資料。希望各位已經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個完整的認識,并且能讓您知道您所遇到的問題的下一步該怎么去做。如果您在遭遇了這樣的問題,一定要用法律的武器為自己捍衛公平,如您需要法律咨詢,請進入律霸網,咨詢專業律師,相信定會有完美的答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共同犯罪的構成條件是什么
2020-11-09網絡隱私侵權怎么判
2020-12-23最高人民法院包括哪些
2020-11-12房屋抵押登記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18公車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3-06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責任怎么辦
2020-12-22未達法定年齡的婚姻的效力如何
2021-01-16女職工哺乳期能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25判刑后戶口是否要注銷
2021-02-02消費者在超市摔倒超市有責任嗎
2021-03-26哪些霸王條款購房時應該注意
2021-01-24調崗通知范文
2020-12-15投保當天發生車禍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
2020-12-30在人身保險合同中受益人填誰
2020-11-14保險受益權的喪失與保險合同的解除
2021-02-16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關于印發《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全資直屬企業暫行管
2021-03-04強制保險如何立法
2021-03-16保險公司如何評級
2020-11-09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是怎樣的
2021-01-06農村的宅基地房屋拆遷要如何補償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