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總會有人在不起眼的地方實施犯罪行為,而搶劫罪是最常見的一種犯罪行為,犯罪分子在搶劫過程中如果遇到被害人糾纏抵抗的情況可能會惹怒犯罪分子造成一些傷害或者死亡,那么搶劫罪和殺人罪之間的界限是怎樣的呢?我們通過下文了解一下。
一、搶劫罪
是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在司法實踐中,暴力方法是搶劫罪的主要方法之一。對于如何理解搶劫罪中的“暴力”的強度范圍,我國刑法學界有不同的見解。這從對搶劫罪中“致人死亡”的含義的分歧意見中可知。關(guān)于搶劫罪中的“致人死亡”,有人認為只能是過失致人死亡;有人則認為,“致人死亡”只能是過失或間接故意致人死亡;有人認為“致人死亡”包括過失和故意致人死亡。筆者認為,搶劫罪中的“致人死亡”的含義,與搶劫罪中的“暴力”之內(nèi)涵密切相關(guān)。搶劫罪中的“暴力”,則指行為人對財物的所有人、占有人、管理人人身實行打擊強制,旨在排除被害人反抗的一切手段。有目的的故意殺人行為,當然可以成為搶劫罪中的“暴力”,因而搶劫“致人死亡”理應包括故意殺害行為在內(nèi)。在許多外國立法例中,由于對以故意殺人為手段的搶劫犯罪專門規(guī)定了“強盜殺人罪”之類的結(jié)合犯,而在搶劫罪的條文中又另規(guī)定有搶劫致人死亡的結(jié)果加重犯,所以這些立法例中的搶劫“致人死亡”,僅限于過失致人死亡,以故意殺人暴力手段搶劫致人死亡的,適用結(jié)合犯的法條即可。我國刑法沒有故意殺人罪與搶劫罪的結(jié)合犯,因而以故意殺人的暴力手段搶劫致人死亡的,只能與過失致人死亡統(tǒng)一包括在搶劫罪的嚴重情節(jié)“致人死亡”之中。這也正是搶劫“致人死亡”包括故意殺害被害人在內(nèi)的立法根據(jù)所在。
二、搶劫罪與故意殺人罪之間的界限
由搶劫罪中“暴力”包涵殺人行為在內(nèi)所決定,搶劫中故意殺人的,可能只構(gòu)成搶劫罪,而不另成立故意殺人罪。那么,如何區(qū)分故意殺人罪與搶劫罪,如何正確處理搶劫財物而伴有殺人行為的案件呢?這是我國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爭論較大的問題。下面對此作具體分析論述。
行為人在搶劫過程中,故意殺害被害人而劫取財物的,應以搶劫罪一罪論處,不應按故意殺人罪,也不應以搶劫罪和故意殺人罪對行為人實行數(shù)罪并罰。根據(jù)司法實踐,搶劫過程中故意殺害被害人而劫取財物的案件,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行為人有預謀先殺人爾后當場取財?shù)摹I鲜?a href='http://www.sdjlnm.com/anli/4.html' target='_blank' data-horse>案例1即屬這種情況。法院以搶劫罪一罪對二行為人定罪處刑是完全正確的,在這類案例中,故意殺人是搶劫罪中的方法行為,殺人是手段,劫財是目的,殺人行為完全為搶劫罪的構(gòu)成所包容,對故意殺人行為另行定罪是不科學的。如果說先殺人后當場取財?shù)男袨閼ü室鈿⑷俗锖蛽尳僮锒铮敲磩荼氐贸鲞@樣一個結(jié)論,先故意傷害再取財,也應以故意傷害罪和搶劫罪二罪實行并罰,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值得反思的是,從目前我國公布的司法判例來看,對于先殺人后當場劫取財物的案件,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和搶劫罪二罪的居大多數(shù),這一問題有賴于理論的正確引導而得到改變。
需要指出,在理論上有人認為,對于先殺人后當場劫財行為的定性,應視行為人最終是否劫得財物而異,即為搶劫而先殺死被害人或在場人,因遇到意外情況而未劫走財物的,以故意殺人罪定罪;以取得財物為目的,事先預謀,先實施殺人,后劫取財物,并且實際實施殺人后當場劫取財物的行為,定故意殺人罪、搶劫罪二罪,實行數(shù)罪并罰。刑法對搶劫罪規(guī)定的“致人死亡”的結(jié)果加重犯,并不以基本犯構(gòu)成既遂為前提,即使未劫得財物,只要有被害人死亡的結(jié)果發(fā)生,就可依法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這并不比故意殺人罪輕。這里有必要指出的一種情況是,行為人蓄謀先殺人后當場取財?shù)模绻麑Ρ缓θ诉M行殺害因意志以外原因而未致被害人死亡,也未造成重傷而搶劫的財物數(shù)額又未達到巨大標準,依刑法第263條規(guī)定無法對行為人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如定搶劫罪而不定故意殺人罪,的確難以做到罪刑相適應。筆者認為,對這種情況可以按想象數(shù)罪,從一重罪即以故意殺人罪(未遂)對行為人定罪從重處罰,輕縱罪犯之弊端即可避免。
(2)事先雖未預謀,但在一定情況下突然起犯意,先實施殺人后當場劫取財物的。這種類型在實質(zhì)上行為人仍是構(gòu)成搶劫罪一罪,不應以故意殺人罪認定,更不應以故意殺人罪和搶劫罪數(shù)罪并罰。如在案例2中,對被告人應如何定性,有三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人盧某見財起意采用暴力手段獲取財物,打死兩名被害人是搶劫犯罪中實施的暴力,應定搶劫罪。第二種意見認為,被告人主觀上的目的是圖財殺人,客觀上實施了殺人的行為,應定故意殺人罪。第三種意見則認為,被告人為了圖財,先后實施了故意殺人和搶劫兩個故意行為,符合兩個犯罪構(gòu)成,應以故意殺人罪和搶劫罪數(shù)罪并罰。持第二種意見者的具體理由是:該案是故意殺人罪中的圖財殺人。搶劫罪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為目的,圖財殺人的目的是非法剝奪他人的生命,圖財僅是其犯罪的動機。簡言之,圖財殺人是直接將他人殺死,再取得財物。而搶劫致人死亡則是直接取得財物,在使用暴力手段時導致他人死亡。該案情況是,被告人盧某見金某家中有豬肉等物時,頓起殺人謀財之心,其主觀目的是為搶劫排除障礙,并為逃避懲罰而殺人滅口。在客觀行為上,被告人先將王某打死在地證實了盧某的目的是殺人滅口,至于其殺人滅口的行為發(fā)生在劫財之前或之后,都不影響故意殺人罪的成立。
(3)行為人在搶劫過程中因遭被害人反抗或其他原因,為排除阻力、制止抵抗而決意殺害被害人或放任被害人死亡爾后劫取財物。例如,甲工作單位在一家商場附近,他蓄謀搶劫現(xiàn)金已久,一日見商場營業(yè)員乙去銀行解交鈔票,即起歹念,尾隨至僻靜處,突然搶先,手持匕首攔住張的去路,以暴力相威脅進行搶劫。乙極力反抗,不予屈從。甲即朝其腿上戳了1刀,張某負痛爭奪匕首,甲為搶得現(xiàn)金,遂起殺害之心,用匕首連刺乙數(shù)刀致死,爾后將乙挎包中的2萬元人民幣現(xiàn)金劫走逃離。此案中,甲搶劫伊始并無殺害被害人乙之意,如果當其威脅張某要乙給予他現(xiàn)金時,乙屈從將現(xiàn)金交予他,他便不會用匕首殺害乙。甲是在搶劫過程中遭到張的反抗,而為了制止反抗實施了殺害行為,其目的是劫取財物。
可見,故意殺人與搶劫罪的關(guān)系是比較復雜的,這種復雜性主要是由于搶劫罪本身的暴力手段包含殺人行為所造成,必須細加分析具體案情,才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5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搶劫過程中故意殺人案件如何定罪問題的批復》已明確指出:“行為人為劫取財物而預謀故意殺人,或者在劫取財物過程中,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殺人的,以搶劫罪定罪處罰。行為人實施搶劫后,為滅口而故意殺人的,以搶劫罪和故意殺人罪定罪,實行數(shù)罪并罰。”這為司法實踐區(qū)分故意殺人罪與搶劫罪的界限以及解決相關(guān)罪數(shù)問題提供了明確的依據(jù)。
不管怎么辯解,這兩者的犯罪行為都嚴重危害了社會公共安全,如果是在搶劫過程中又犯有殺人罪的法律定會給與嚴厲的處罰,不會給犯人一點辯解的空間
搶劫罪相關(guān)法規(guī)及司法解釋
搶劫罪公訴意見書的內(nèi)容有哪些?
搶劫罪從犯辯護詞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證明不是共同債務
2021-02-02污染環(huán)境罪罰多少錢
2021-03-12護照補發(fā)和換發(fā)的區(qū)別是什么
2021-01-02職業(yè)病賠償程序是什么
2020-11-11軍人離婚要部隊領(lǐng)導批準嗎
2020-12-142020醉駕可以判緩刑嗎
2021-03-17朋友行政違法會如何處罰
2021-03-04剝奪政治權(quán)利的相關(guān)司法解釋都有些什么
2021-03-16江蘇省高院管轄知識產(chǎn)權(quán)民事案件有什么范圍
2021-03-13車禍死亡26歲該賠多少錢
2021-02-11眾籌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qū)別
2021-02-10人壽保險理賠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03沒在現(xiàn)場報案保險公司需不需要理賠
2021-02-23保險合同規(guī)定車禍過時報案不賠償條款屬霸王條款
2020-12-01騎車人撞向汽車 司機無責也賠錢
2020-11-27保險公司拒賠是否合理
2021-01-06保險人能否因保險標的物轉(zhuǎn)讓未批改而拒賠
2020-12-25保險公司不認交警判的責任怎么辦
2021-03-17如何進行保險索賠呢
2021-01-13土地權(quán)屬糾紛政府不受理是否可直接提行政訴訟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