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誹謗商品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所指行為如系由某商店職員或受托人造謠或散布且營業主已知其行為時,其營業主將與該職員或受托人同時受處罰。我國臺灣地區《公平交易法》也針對商業誹謗行為規定了刑事責任:事業不得為競爭之目的而陳述或散布足以損害他人營業信譽之不實情事。違反該規定者,處行為人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并科新臺幣50萬元以下罰金。
微信誹謗法律責任是什么
1、誹謗罪是自訴案件,即需由公民個人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案件,不屬于公安機關偵查范圍內的案件;
2、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時,公安機關才能按照公訴程序立案偵查。公安機關在依照公訴程序辦理侮辱、誹謗刑事案件時,必須準確把握犯罪構成要件。對于不具備“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這一基本要件的,公安機關不得作為公訴案件管轄。
3、對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侮辱、誹謗行為,應當認定為“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以侮辱罪、誹謗罪立案偵查,作為公訴案件辦理:
(1)因侮辱、誹謗行為導致群體性事件,嚴重影響社會秩序的;
(2)因侮辱、誹謗外交使節、來訪的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等人員,造成惡劣國際影響的;
(3)因侮辱、誹謗行為給國家利益造成嚴重危害的其他情形。公安機關在接到公民對侮辱、誹謗行為的報案、控告或者舉報后,首先要認真審查,判明是否屬于公安機關管轄。對于符合上述情形,但通過公訴可能對國家利益和國家形象造成更大損害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予以處理。對于經過審查認為不屬于上述情形但涉嫌犯罪的侮辱、誹謗案件,公安機關應當問明情況,制作筆錄,并將案件材料移交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同時向當事人說明此類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屬于自訴案件,不屬公安機關管轄,告知其到人民法院自行提起訴訟。
4、涉嫌誹謗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誹謗罪的認定
區分誹謗罪與非罪的界限,要注意:誹謗罪與治安違法行為、民事侵權行為的界限。構成誹謗罪的誹謗行為,必須是情節嚴重的,而違反治安行政法規的誹謗行為,必須局限于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民事性質的名譽侵權行為,不僅在違法程度上輕于誹謗犯罪行為以及違反治安行政法規的誹謗行為,而且還具有以下不同:
(1)誹謗罪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但不構成誹謗罪。而名譽侵權行為,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甚至敘述的事實愈真實,愈會加重侵權的程度。比如,為毀損他人名譽而揭人隱私,越揭露得逼真,其侵權性質越為惡劣。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規定,
(2)法人、團體、組織不能成為誹謗罪的犯罪對象。而在名譽侵權行為中,法人、團體、組織可以成為受害者。如:散布虛假消息,誣說某工廠的產品質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搞垮對方。這種行為即使造成了嚴重后果,只能構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而不構成誹謗罪。
(3)主觀過錯要求不同。誹謗犯罪行為的主觀方面必須是直接故意;而名譽侵權的主觀過錯包括過失行為。此外,即使善意的檢舉、揭發、批評中有不實成分的,也不應以誹謗罪論處。
第一,行為的主體是從事市場交易活動的經營者。在認定商業誹謗行為的主體時有兩點應該加以明確,一是商業誹謗行為的主體只以經營者為限,除此之外的其他主體所實施的詆毀行為不能構成商業誹謗行為,而只能構成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或犯罪行為;二是在許多情況下,經營者往往不是自己親自實施商業誹謗行為,而是利用組織或他人實施此種行為。如果這些組織或個人與經營者之間就實施商業誹謗行為有過共謀,即存在主觀上的共同故意,他們也就必須與經營者一起對該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第二,行為的主觀方面是明知故意。行為人實施商業誹謗行為在主觀上是故意的,而且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即旨在削弱競爭對手的市場競爭能力,并為自己謀求市場競爭的優勢地位和其他不正當利益。經營者也可能因過失造成對競爭對手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的損害,并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這種行為并不構成商業誹謗,其性質不屬于不正當競爭。
第三,行為侵犯的客體是特定經營者即作為行為人競爭對手的經營者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需要注意的是,商業誹謗必須具有特定的指向,即受誹謗人應特定。受誹謗主體特定有兩種方式:一種為直接特定,即行為人明確指出受誹謗主體的身份;另一種為間接特定,即行為人沒有明確指明受誹謗人的身份,而是以含沙射影的方式,通過提及其榮譽稱號、綽號或通過特定環境的描述,影射受誹謗主體,此時受誹謗主體必須證明自己是誹謗言辭中傷的對象。
第四,行為的客觀方面表現為捏造、散布虛偽事實,對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進行詆毀和貶低,給其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的損害后果。應該注意的是,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意圖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尚未造成損害后果的,也應視為不正當競爭行為而予以處罰,因為它存在著造成損害后果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微信上誹謗商品的法律規定的相關知識的具體介紹,大家也知道微信是個流行的渠道,所以很多人通過微信來傳播一些留言,但是國家是會相應約束其相關的言語的,如果大家對這方面還有其他相關的問題,歡迎來咨詢律霸網的小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拘留人聘請律師有哪些流程
2020-12-23交通事故自己車輛受損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1行政處罰最短要多長時間
2021-02-27我國對支票為何不設定保證的規定
2021-03-17夫妻財產約定效力的相關規定
2021-02-10孤老的監護人如何指定
2021-02-06民法宣告失蹤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25交通事故導致舊病發作怎么賠償
2021-01-12離婚賠償金怎么計算
2020-12-17私下賠償協議不履行怎么辦
2021-02-02開發商一房二賣怎么處理
2020-11-20工會委員能否無故解除合同
2021-02-14勞動調解書有錯別字還有效嗎
2020-11-18勞動爭議調解的程序
2021-02-16勞動仲裁委查檔案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21保險合同中間人與保險合同輔助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29財產保險合同指定受益人沒有法律依倨
2020-12-05什么是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
2020-11-15什么是保險顧問和核心競爭力
2020-12-19交警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要幾天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