誹謗罪的責任承擔
近年來,網絡誹謗案曾在多個地區發生。其責任應該如何劃分?由誰來承擔誹謗的侵權責任呢?
網絡誹謗罪,由于法律對于網絡誹謗這種新型犯罪的相關規定尚不完善,網絡誹謗案件在辦理中經常面臨“不作為”和“亂作為”指責,公安機關立案偵查逮捕嫌疑人、自訴案件卻由檢察機關公訴等現象更是社會各界爭論的焦點。
網絡誹謗的責任承擔者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誹謗言論的作者;另一部分是誹謗言論的傳播者。編造誹謗言論者,自然會被起訴誹謗,那些只是用手指輕輕一按,通過電子郵件把這些言論轉而傳遞出去的人,也可以被起訴誹謗。傳播者或許會覺得不公平,認為言論又不是他寫的,他做的只是將信息傳送(forward)出去。但是應該考慮到,當他接獲誹謗言論時,可以讀過就算了,即讀過后就將有關言論刪除,但他卻選擇將之傳播出去。每傳出去一次,在法律上就等于一次發表或散布(publication),所以應承擔法律責任。只要起訴人有辦法查出傳播者的真實身份,傳播者就可能被起訴。
只要事實存在,兩者都構成誹謗,誹謗罪需情節嚴重,前者一般是道歉,后者就需要負法律責任了。
實施網絡誹謗,是一種損害公民人身權力的惡意犯罪,它給被害人造成的傷害后果是嚴重的,其所帶來的社會危害也是較大的。
全國人大常委會《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四條規定,“為了保護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對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一)利用互聯網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兩高解釋》第一條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一)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二)將信息網絡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該解釋第二條: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刑法》二百四十六條明確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由此可見,對網絡誹謗犯罪予以制裁的法律規定是明確而又具體的。
哪些行為不構成誹謗罪: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規定:
1.泄露并宣揚他人隱私,給他人名譽造成不良影響的,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不構成誹謗罪。
2.法人、團體、組織不能成為誹謗罪的犯罪對象。
3.即使善意的檢舉、揭發、批評中有不實成分的,也不應以誹謗罪論處。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誹謗罪的具體知識的介紹,對于誹謗罪我們最后有對這方面引起重視,不要隨意參與這方面的言論,如果對于這方面的知識還有其他任何的問題,隨時歡迎來咨詢律霸網的相關顧問,那么希望幫助到大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姻關系期間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212015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2020-11-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哪些機關組成人員
2020-11-20現在軍婚需要單身證明嗎
2021-01-31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標準是這樣的!
2020-11-10什么是醫療事故罪
2020-12-08國有企業黨組織工作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05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非法集資如何處理
2021-01-26行政處罰共同作案怎樣處罰
2020-12-14收取支票時需要提防哪些“支票陷阱”
2021-02-23效力待定合同怎么補救
2021-02-13離婚后不付撫養費就不能探望子女嗎
2021-02-13侵權糾紛能否在被告住所地管轄
2021-02-22非訟案件怎么審理
2021-02-22離婚集資房怎么分,離婚單位集資房如何分割?
2020-12-27公章外借他人使用所簽訂的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1工程停工買賣合同可否解除
2021-01-18喪失繼承權會產生什么影響
2020-12-02如何進行商場受傷索賠
2021-03-10市場運作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