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審開庭多長時間宣判?
(一)刑事訴訟
1、人民法院受理公訴案件的,一般要在受理案件2個月內作出宣判,但可以延期作出宣判,而最遲不得超過3個月,如果有特殊情形要延長的,需要取得批準。
2、如果是自訴刑事案件,如果嫌疑人被羈押的,按公訴案件的規定審理,如果沒有羈押的,要在受理案件6個月內作出宣判。
3、如果用簡易程序審理的,人民法院要在受理案件20日內作出宣判。
(二)民事訴訟
1、如果用普通的程序審理民事訴訟的,法院要在受理案件6個月內作出判決,案情復雜要延長的,可以向院長申請延長審理期限。
2、如果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的,要在受理案件3個月內作出宣判。
二、當庭宣判的條件
1、案件事實清楚。案件事實清楚是裁判案件的基本條件,只有事實清楚,才能正確適用法律,公正作出裁判,事實不清,不能硬行判決。
2、必須在法庭進行宣判。如果到當事人住所進行宣判,不能視為當庭宣判。
3、必須在庭審調查后當日宣判,如隔日則為定期宣判。
4、宣判前的庭審辯論必須有新的實質性內容。如只為所示當庭宣判率,而刻意進行空洞的調查、辯論后宣判,則非真正意義上的當庭宣判。
三、當庭宣判的原則
1、先審后判的原則
合議庭、獨任審判員適用當庭宣判的方式,應依照民事訴論程序審理案件,充分發揮庭審功能,把庭審作為審判活動的中心環節,保障當事人充分行使訴訟權利,確實通過公開開庭調查、舉證、質證、認證、辯論等一系列庭審活動,查明當事人爭議的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事實理由、訴訟證據、是非責任、適用法律的依據等,然后全面客觀地進行評議,依法當庭作出判決。因此,只有堅持先審后判,才能有效防止先查后審、先判后審、先入為主的庭審走過場的做法,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只有堅持先審后判的原則,才能進一步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樹立法院執法公正的形象 。
2、一案一判的原則
民事判決是人民法院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后,根據已查明的事實,依照有關法律,就當事人之間訟爭的權利義務關系年作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決定,是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審判權的表現,它體現了國家的意志性和權威性。民事判決一經宣告 ,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但實際審判工作中,有的審判人員由于不具備當庭判斷是非和綜合歸納判決內容的能力,當庭宣判認定的事實、理由和適用法律的依據、判決結果等內容缺乏完整性和準確性,事后發現有誤,便在送發當事人的判決書上補充或者更改當庭宣判的內容,事實上形成一案二判,違反法律原則,有損審判權的嚴肅性和法律的尊嚴。
因此,當庭宣判應遵循一案一判的原則,宣判的內容應與法定期限內發送給當事人的判決書內容相一致。若發現當庭宣判有誤,不得擅自改變判決書內容,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63條之規定將修改意見報二審法院或按審判監督程序進行處理,從而體現法院執法的嚴肅性。
如果說公民的合法權益遭受到了侵犯后是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來維權的,那么法院在受理了案件后也是會在規定的期限內做出宣判,法院從受理案件到作出判決需要的時間是有不同規定的,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是不同的,并且同樣的訴訟用不同的程序審理的期限也不相同。
拘役緩刑會當庭宣判嗎?
公開宣判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不公開宣判的情況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鑒定需要準備多少費用
2021-02-06非法行醫罪與醫療事故罪怎么區分
2021-02-12集體商標與證明商標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2不安抗辯權在什么時候使用
2021-02-20怎樣全面理解婚姻自由?
2021-03-22學生宿舍摔傷學校要負責任嗎
2020-12-02建筑工程承包資質標準是什么
2020-11-09交強險如何支付賠款
2021-02-10產品責任的成立要具備哪些要件
2021-02-12保險合同中單務合同在什么情況下簽訂
2020-11-25農地承包的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1-01-07雙方對于拆遷補償問題無法協商的如何處理
2020-12-31拆遷補償簽了字有效嗎
2021-01-05新農村建設房屋拆遷補償新標準出臺,農民虧了嗎
2021-01-302020年住改非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6如何獲得合理征地拆遷補償
2020-12-0570年住宅公寓有什么問題
2020-11-10政府拆遷給的價格不合理可以做釘子戶嗎
2020-11-14宅基地動遷子女有份嗎
2021-03-21征地安置補償
2021-03-13